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会昌要闻 > 部门动态

毛泽东在南线会昌发给中革军委“6·22密电”

来源:会昌县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3-09-05 09:57:34

毛泽东在南线会昌发给中革军委“6·22密电”

张炳春

“在会昌致电周恩来,报告‘敌虽企图进战南坑、站塘,但仍持谨慎态度’,‘判断是渐,不是突然’;‘目前我军对西岸联防队及协白军的,应是声东击西,出其不意,黑夜接近,拂晓攻击,包其一部,打其援队’;建议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在瑞金待机为宜’。”此为逢先知著、中央文献出版社《毛泽东年谱》第429页载1934年6月22日内容。我们将此史实称为毛泽东于1934年6月发给中革军委的“6·22密电”。这是毛泽东于长征前夕近2个多月时间里,在中央苏区南线会昌深入调查研究的重要成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1934年春夏之交,毛泽东在深受左倾路线排挤的情况下,从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首都驻地瑞金,来到会昌开展调查研究,指导粤赣省开展革命斗争扭转局面,鼓舞斗志,并于6月22日发密电为中央出谋划策,得到采纳。还在离开会昌返回瑞金前,兴致勃勃登上会昌山,咏颂创作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清平乐·会昌》,盛赞会昌“风景这边独好”,为江西人民留下了极具宝贵的精神财富。

1934年4月,中央根据地南大门筠门岭、北大门广昌相继于23日和28日失守。4月下旬,毛泽东抱着“郁闷心情”,“以养病的名义”,带着警卫员吴吉清、陈奉昌等从瑞金来到粤赣省党政军驻地会昌,主要住在文武坝村。在此期间,毛泽东调查情况,出席了省县两级干部会议和千人军民大会,召开会昌县苏执委大会、农会主席和军事部长会议,激励部队,指导战斗;发动群众,凝集民心,发展经济。从而彻底扭转了南线消极被动局面。毛泽东一到文武坝,就立即召开会议,开展调查访问,并在工作之余帮助红军家属从事莳田、铲火土等劳动。此次来到会昌,困扰毛泽东多年的“腿疾”,由住地群众用中草药帮助治愈。

了解到南线军事形势严峻,红22师在筠门岭刚吃了败仗,被迫退到中村、站塘一带,指战员情绪低落。毛泽东心急如焚,立即打电话正在站塘召开“门岭战斗总结检讨会”的红22师。政委方强接到电话,聆听了毛泽东的分析和指示后,立即在会上传达,指战员的情绪为此顿时高涨起来。毛泽东还指示红22师保存主力,采取游击战和运动战的打法,用小部队配合地方武装和赤卫队袭扰、牵制敌人。

6月,毛泽东给中共会昌县委和县苏维埃写了指示信,主要内容包括:1.普遍深入地开展查田运动,分清阶级阵线;2.发动群众搞好阶级斗争,纯洁干部队伍;3.做好扩大红军的工作;4.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搞好人民群众的生活;5.搞好经济建设,打破敌人的封锁;6.壮大地方武装力量,保卫苏维埃政权,反对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

6月上旬,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轻师简从亲临红22师驻地——会昌站塘李官山视察,进行了十多天的调查和指导,分别召开了军队干部和地方干部座谈会,指示要搞好军政、军民关系;加强部队训练,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打击敌人,巩固南线阵地;抓住有利时机,利用敌人内部的争斗,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由于毛泽东对粤赣省工作的正确指示,在整个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不断失利的情况下,南线形势大为好转,红22师在白埠、小照、河墩等地连打几个胜仗,还在河墩击毙了敌方朱营长,整个战线局势稳定,游击战争纷传捷报,群众的政治热情重新高涨,红军指战员信心倍增。中央苏区南线的相对稳定的局势,同北线节节败退,接连损人失地,遭受严重挫败的形势形成鲜明对照。“是毛主席来了以后,才给这里的军民带来了灿烂的曙光,为他们解开了无形的绳索,使这里的形势为之一变,日见好转。”时任毛泽东警卫员吴吉清在回忆录《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里》这样写道。6月22日,毛泽东在文武坝通过粤赣军区的电台,向中革军委发出了一份极为重要的绝密电报,由周恩来收。在密电中,毛泽东指出:“敌虽企图进占南坑、站塘,但仍持谨慎态度”,“判断是渐,不是突然”;“加紧全力训练,加紧敌情侦察”“目前我军对西岸联防队及协白军的,应是声东击西,出其不意,黑夜接近,拂晓攻击,包其一部,打其援队”;建议红七军团可不南调,“寻淮洲部以在瑞金待机为宜”。何长工在回忆录里说:南线筠门岭失守后,中革军委调来方志敏的部队,由第七军团司令员寻淮洲率领,“准备夺回筠门岭”,“毛泽东同志不同意这种作法”。

毛泽东在密电中报告南线的实际情况,提出的独到建议得到了中革军委采纳,没有将红七军团调往南线用于对国民党粤军作战。而于7月初,红七军团作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苏区突围,试图牵制购买的军队,减轻对中央苏区进攻的压力,率先进行长征。这是毛泽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要建议得到采纳,心情也为之大好。7月18-22日,毛泽东出席了粤赣省委扩大会议,传达了中央有关会议精神,作了重要讲话。

7月23日清晨,毛泽东一行登上会昌山,俯瞰会昌城三江六岸的秀丽风光,遥望葱翠的群山逶迤连绵,回顾驰骋中央苏区的万里征程,看到南线形势日见好转,毛泽东更加信心百倍地看到胜利的曙光,心潮起伏,诗情勃发,咏创了《清平乐·会昌》诗词:“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第二天,接到中央的开会通知,毛泽东带领警卫员离开文武坝返回瑞金,准备艰苦卓绝的长征。

【作者张炳春13979785369,江西赣州会昌县史志研究室(档案馆)原副馆长】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官方微信
智能问答
手机网站
扫描访问手机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