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会昌要闻 > 部门动态

三坑“马坝”改名与红军兵工厂搬迁

来源:会昌县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5-05-12 08:56:44

会昌县周田镇三坑村公婆坑小组大路旁有个深山区里相对宽阔屋场,是群山怀抱中的小盆地,由于多为黄色沙质土,故得“大黄沙”地名。苏区时期一支红军队伍在此做过练马场,因此曾经又叫“马坝”。然而,由于不远的周田上官村先有个“马坝”地名,后来改回“大黄沙”地名,属现在的公婆坑小组,所以现在更多人遗忘了曾经有过的“马坝”地名。这个地名的由来还与红军兵工厂搬迁有直接关系。


在清溪乡青峰村山蕉坑连屋,和周田镇岗脑村张屋石坝圩,这两个屋场现在均保留了红军时期的兵工厂。而这两处兵工厂有直接历史渊源,周田镇岗脑村张屋石坝圩的“粤赣军区总指挥部兵工厂”至今有非常清晰的标志,是由清溪乡青峰村山蕉坑连屋的兵工厂搬迁而来。

清溪乡青峰村山蕉坑连屋的兵工厂,始建于1932年7月,原由红三十五军改编后的部队所建。1932年3月,红三十五军番号撤销,部队改编为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三师,其兵工厂随之调整或并入其他单位。兵工厂规模不大,以修理枪支、制造简易弹药,如土炸弹、地雷为主,同时承担大刀、长矛的制造任务。

1933年,中央苏区面临严峻军事压力,需集中力量扩大军工生产,原分散的地方兵工厂逐步整合为军区级单位直属工厂,以提高效率。这年3月,该兵工厂搬迁至周田镇岗脑村张屋石坝圩,线路途经三坑。兵工厂的搬迁需要许多马匹、骡子等等,小盆地大黄沙是红军战士养马、遛马的理想场所,便有了前述的“马坝”小地名。隔小溪对面的安仔下、禾岗坪一带也是当年红军放马场地。期间,当地村民阙流民(又叫阙清和)、阙接章加入了红军队伍。至今,大黄沙还完好保留了一幢当年红军住过的以宗祠为中心的客家建筑,此建筑于民国初年创建,历经几次修缮。

1933年8月,中央苏区为应对第五次反“围剿”,将江西军区划分为赣南、粤赣两个军区。粤赣军区管辖福建西部的武平、会昌、寻乌及广东兴宁一带,军区总指挥部驻会昌。粤赣军区成立后,整合了辖区内原有的红军兵工厂资源,包括部分人员和设备,组建了规模更大的“粤赣军区总指挥部兵工厂”,由女红军陈瑞兰任厂长。1933年9月粤赣省成立后,该兵工厂又迁往文武坝欧坊村。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该兵工厂留守人员转入游击战争,部分设备被掩埋或转移至山区,成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期间的重要补给点之一。(张炳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官方微信
智能问答
手机网站
扫描访问手机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