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发展规划

会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七篇 统筹城乡 突出“三农”发展

来源: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0-08-04 16:55:52

第七篇  统筹城乡  突出“三农”发展

遵循城镇空间布局,有序推进人口和产业集聚,建设具有地域和产业特色的城镇化。实施精准扶贫,加快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农村地区发展。建立均等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培育资源要素向农村地区倾斜,打造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一章  推进特色城镇化

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向县城和中心乡镇集聚,以产城融合为主要手段促进和稳定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依托一主两副城镇空间和两基地一小区产业集群,建设具有地域和产业特色的城镇化。

第一节  建设特色小城镇

按照超前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原则,分类型、分层次推进麻州、珠兰、西江、筠门岭、周田等小城镇建设。加大圩镇整治力度,优化小城镇发展环境,发挥小城镇对周围农村的辐射作用,努力形成城乡交通、产业、信息、教育、卫生等资源共享的一体化格局。重和遵循各地人文气息、历史内涵、宜人环境、生态秉赋等特色,指导特色小城镇建设规划。更加注重城镇功能的完善和提升,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配套,注重城镇产业的培育和支撑。不断补齐城市管理的短板,提高信息化手段在城镇管理中的运用水平,打造政府部门管理为主、城镇居民自觉参与、持续健康维护的城镇管理和谐格局。特别重视安全、消防、视频监控、报警等城镇公共安全防范体系的建设。着力完善发展功能、服务功能、人居功能。

第二节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形成以合法稳定住所或一定工作年限为户口迁移基本条件,以常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的落户政策。逐步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基本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新型户籍制度。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落户地。落实引农入城各项优惠政策。加强农业转移人口技能培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坚持以落户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将农业转移人口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节  推进产城融合

强化一主两副城镇发展空间模式,充分贯彻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以工业园区聚集人气,以人力、资金等要素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城镇化与园区融合发展。中心城区作为城镇建设的主要区域,将服务业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依托台商创业基地的食品药品及轻工产业,将人口向园区所在地麻州镇适度引导,合理谋划各类产业布局与城市设施、住宅区域的高效衔接。南部一副以盐产业基地的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和氟盐化工工业产业为引领,以周田镇、筠门岭镇的镇区为依托;北部一副以新型建材工业产业为引领,以西江镇、庄口镇、小密乡的圩镇镇区为依托。谋划产业与镇区的协同发展战略,镇区与基地在基础设施上协同建设,在公共服务上协同配套,在资源要素上协同引导。形成符合本土地域条件和产业基础的城镇化发展思路,实现产城互动。

第二章  全力实施精准扶贫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认真实施五个一批脱贫工程,逐步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到2018年,贫困村村组公路硬化、危旧土坯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贫困发生率控制在3%以下,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力争提前脱贫摘帽

——大力实施产业脱贫。不断完善政府+银行+合作社(企业)+贫困户“3+1”产业扶贫模式,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引导贫困村发展产业、全民创业,增强造血功能。大力发展贫困地区农田水利、机耕道和产业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群众生产条件。大力培育和扶持特色产业,促进贫困群众增收。开展产业发展贷款担保服务,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制定乡村旅游扶贫发展规划,有序推进湘江、贡江沿岸和种植园乡村旅游休闲基地建设,加快沿线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抓好教育脱贫。建立教育帮扶机制,全面保障贫困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逐步免除高中教育阶段学杂费,提高助学金发放比例和补助标准。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

——加快实施移民搬迁脱贫。对居住在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的贫困人口,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引导向县城、工业园区、圩镇或中心村搬迁转移,并给予移民搬迁扶贫补助。

——实施保障兜底脱贫。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兜底,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结合生态保护脱贫。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大力实施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支持贫困地区建设光伏发电项目,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度和受益水平。重点支持文武坝镇古坊村建设60千瓦光伏电站,发挥光伏扶贫引领示范作用。

 

专栏10                 精准扶贫重点工程

光伏扶贫项目:对全县有条件贫困户中开展光伏扶贫帮扶,每户建设光伏发电系统,重点支持文武坝镇古坊村60千瓦光伏电站建设,通过实施光伏扶贫项目,稳定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

贫困村整村推进(村庄整治)村组道路硬化项目:对全县88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村组公路硬化、小型农田水利和村庄整治建设。

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区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对全县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区农村居民8000人进行移民搬迁。

“雨露计划”培训项目:为贫困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及职业技能培训。

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对富城、文武坝、晓龙、白鹅、庄口五个乡(镇)的石壁坑水库、上罗电站、白鹅水电站、禾坑口水电站大中型水库移民到户进行补助和后续发展项目扶持。

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创新试点项目:争取中央彩票公益金用于我县实施基础设施、生产性公益设施、产业发展等扶贫开发创新试点项目。

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包括筠门岭、周田、珠兰、文武坝、洞头5个乡(镇)9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章  加快推进农村各项制度改革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权,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机制,在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的前提下,引导农民自愿流转土地,有偿退出宅基地。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坚持集体土地所有制,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合法权益。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流转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健康发展。

——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推行林地流转招、拍、挂,探索创新林权流转模式,鼓励林农以林地入股的形式进行林地合作开发,促进林业资源科学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健全农村金融体制。盘活农村土地、农民房屋、山林、果园等资产,推行林权抵押贷款、果园抵押贷款等金融产品,做好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农民住房产权抵押贷款工作,积极推进财政惠农信贷通工作,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资金筹集难题。

第四章  打造城乡协调发展新格局

以生态社会建设目标为导向,以特色小城镇建设为示范,建设各具特色的城乡生态屏障,打造优美的城乡生态环境。发展各具特色的生态产业体系,城镇重点发展优势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乡村重点发展现代农业、乡村休闲旅游业。形成县城、中心镇和新型农村社区互动发展的城镇化新格局,构造城乡功能各异、协调发展、和谐并进的社会格局。

针对农村地区的薄弱环节,在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建设、农村地区的发展管控、农村资源要素的提升等薄弱环节,加快农村地区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充分发挥农村地区的环境优势,增强吸引力,扩大发展的包容性空间。实施农村管理人才推进计划和农村管理提升计划,在村级组织管理和村级事务管理方面,从本地青年或者学生中选拔、定向培养相关人才,有计划地与相关院校协议培养当地村级组织管理和村级事务管理的专业人才,促进当地农村地区大学生就业,推进农村地区现代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官方微信
智能问答
手机网站
扫描访问手机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