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决策公开 > 意见反馈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公开征求意见的反馈

访问量:

《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以下简称《认定规则》)于2019年10月12日至11月10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意见征集期内共收到35家机构合计94条意见建议,多数意见和建议已合理采纳。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鉴于实践中发行人通常并非与投资者而是与承销机构直接签署发行文件,建议调整标债资产第二项认定标准中“投资者和发行人在发行文件中约定信息披露方式、内容、频率等具体安排”有关表述。

采纳情况:已予采纳。有关表述已修改为“发行文件对信息披露方式、内容、频率等具体安排有明确约定”,避免出现歧义。

二、鉴于嵌套了特定目的载体的金融产品(如资产支持票据)中发行人的概念并不明确,建议调整标债资产第二项认定标准中有关发行人偿付义务的表述。

采纳情况:已予采纳。有关表述已修改为“发行文件中明确发行人有义务通过提供现金或金融工具等偿付投资者,或明确以破产隔离的基础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偿付投资者”,避免出现歧义。

三、为便利市场机构在历史成交价格或报价有失公允的情况下,选用第三方估值代替,建议调整标债资产第四项认定标准“公允定价、流动性机制完善”中有关表述。

采纳情况:已予采纳。标债资产第四项认定标准中两处“历史成交价格”已修改为“近期成交价格”,进一步支持应用第三方估值。

四、建议明确标债资产认定的具体程序,以及通过标债资产认定的资产名单。

采纳情况:已予采纳。基础设施机构作为标债资产认定的申请主体,向人民银行提出认定申请,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金融监管部门按照标债资产的五项具体认定标准进行认定。后续,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金融监管部门动态公布通过标债资产认定的债权类资产名单。

五、建议明确符合“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督管理部门认可的债券市场登记托管机构”名单。

采纳情况:已予采纳。后续,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金融监管部门公布相关名单,并随标债资产认定工作的推进而动态更新。

六、建议明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有限公司、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有限公司、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有限公司、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保险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票据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具备申请标债资产认定的资格。

采纳情况:已予采纳。上述机构均具备申请标债资产认定的资格,已在有关答记者问中列举说明。

七、建议做好现行监管制度规则与《指导意见》及相关配套细则的衔接工作。

采纳情况:已予采纳。《认定规则》第五条已明确“此前有关规定与《指导意见》及本规则相关要求不一致的,以《指导意见》和本规则为准”。

八、建议金融监管部门根据《认定规则》调整资管产品资产负债统计报表对应科目。

采纳情况:已予采纳。在后续工作中,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金融监管部门按程序做好相关统计报表科目调整工作。

九、同业借款是线下业务,信息披露不足,建议不将其列入非标资产除外类别。

采纳情况:已予采纳。非标资产除外类别中不包含同业借款。

十、建议将所有固定收益类公募资管产品列为标债资产。

采纳情况:部分采纳。固定收益类公募资管产品较为符合广义“固定收益证券”概念,该建议有一定合理性。但考虑到与公募基金相比,其他公募资管产品在投资范围、信息披露、估值方式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因此《认定规则》仅将固定收益类公募基金列入标债资产,这也与《指导意见》精神保持了一致。

十一、明确交易所市场、银行间市场中交易的如永续债、可转债、政金债、铁道债、中央汇金债、熊猫债、优先股及金融衍生品等是否属于标债资产。

采纳情况:部分采纳。政金债、铁道债、中央汇金债、熊猫债等品种属于《认定规则》所列固定收益证券的细分品种,属于标债资产;永续债、可转债品种,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发行机构会计归属等明确其资产属性为债权的,属于标债资产,资产属性不属债权的,不在《认定规则》规范范畴内,维持现行监管要求不变,将不按照《指导意见》有关非标资产监管要求处理,以避免在投资端对市场造成额外影响;优先股等股权类资产以及金融衍生品不属于债权类资产,不在《认定规则》规范范畴内。

十二、明确同业存款、协议存款、结构性存款,债券借贷、票据逆回购、以标准化金融资产为标的的逆回购形成的资产等,是否列入非标资产除外类别。

采纳情况:部分采纳。同业存款、协议存款、结构性存款属于存款的子类别,属于非标资产除外类别;债券借贷、票据逆回购、以标准化金融资产为标的的逆回购等形成的资产,不在非标资产除外类别之中。

十三、将非标资产除外类别中的“存款(包括大额存单)以及债券逆回购、同业拆借等形成的资产”纳入标债资产,避免因《指导意见》明确“公募产品主要投资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而影响公募资管产品对其正常投资。

采纳情况:部分采纳。上述资产既不符合标债资产认定标准,也不符合原先非标资产特征,不宜简单列为标债资产或非标资产。考虑到监管部门对这类资产已有较为系统、严格的监管规定,并且这类资产也不是《指导意见》规范的主要目标,故纳入非标资产除外类别,维持现行监管要求不变,明确不按照《指导意见》有关非标资产监管要求处理。这样处理的好处在于,不影响公募资管产品等对这类资产的正常投资,可以避免在《认定规则》实际执行过程中产生额外影响。

十四、建议在《指导意见》过渡期结束后继续对存量“非非标”资产豁免有关非标监管要求。

采纳情况:部分采纳。对相关资产豁免有关非标监管要求,是《指导意见》过渡期结束后存量资产处置的一种可选方式。目前,《认定规则》已明确“过渡期结束后尚在存续期的,按照有关规定妥善处理”,可以更好兼顾存量资产处置的其他选择,也为后续存量资产处置留下了一定的政策空间。

十五、将支持国家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建设、小微企业、“三农”、扶贫、绿色发展的债权类资产不计入非标资产。

采纳情况:未予采纳。标债资产的认定标准应保持统一,不宜轻易突破,这样既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便于市场机构理解,又可避免造成监管套利。

十六、将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有限公司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有限公司的信贷资产流转和收益权转让相关产品,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有限公司的债权融资计划,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的收益凭证,上海保险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的债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纳入标债资产。

采纳情况:未予采纳。建议中有关机构运营的相关存量产品不完全符合标债资产五项具体认定标准,因此《认定规则》明确将其列为非标资产。但后续,上述机构新增的债权类资产仍可按照《认定规则》有关规定申请标债资产认定。

十七、鉴于私募债券未对投资者人数下限有强制要求,建议在标债资产第一项认定标准“等分化,可交易”中增加“潜在”一词,将相关表述修改为“发行与存续期间有两个(含)以上潜在合格投资者”。

采纳情况:未予采纳。实践中若债权类资产只有一个投资者,“等分化、可交易”的认定标准将失去意义,且“潜在”投资者难以界定,可能造成监管套利。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外汇管理局

2020年7月3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