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执行公开 > 规划计划 > 发展规划

关于印发《会昌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4112”行动计划(2023-2026年)》的通知

访问量:

会府发〔202311

会昌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会昌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4112”行动计划(2023-2026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县属、驻县各单位:

经研究,现将《会昌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4112”行动计划(2023-2026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31215


会昌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4112”

行动计划(2023-2026年)

为深入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建设具有会昌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和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精神,对标《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和《赣州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7510”行动计划》任务,按照县委十四届六次全会部署,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引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会昌提供强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2026年,力争实现“4112”目标,即:氟盐新材料、食品医药、有色金属和新型建材、纺织服装等4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打造1个全国氟盐新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县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2%左右,规上企业突破100家,统筹制造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取得明显成效。

三、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一)4条重点产业链

1.氟盐新材料产业链。按照资源集约化、产业链式化、产品终端化的发展思路,围绕含氟锂电新能源、含氟高分子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精细盐化工发展重点,依托九二盐业、石磊氟材、中氟化学等龙头企业,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建成体系完整、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氟盐新材料产业集群,将会昌打造成为全市氟盐新材料产业集群的重要承载区和集聚区,建设全国氟盐新材料产业基地目标取得重要进展(具体行动方案详见《会昌县氟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会办字202381 。力争到2026年,规模以上企业营收突破350亿元。

2.食品医药产业链。以会昌米粉、肉牛加工为重点食品产业,整合本地资源,强力招引国内外食品产业企业,推动食品产业发展规模化、产品品牌化、营销现代化,打造特色鲜明、国内有影响力的食品产业链;优化我县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推进生物医药产业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实现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6年,规模以上企业营收突破10亿元,其中营业收入超5亿元企业1家,超亿元企业5家(具体行动方案详见附件1)。

3.有色金属和新型建材产业链。坚持掌控资源、做大中游、发展下游思路,依托红狮水泥、金龙锡业、小山锡业等龙头企业,持续增强锡、石灰石、大理石、高岭土等资源掌控力和话语权;大力发展锡合金制品、钨硬质合金及刀钻具等下游产品及应用;引导水泥、环保砖、高岭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兼并重组,打造链主企业。力争到2026年,规模以上企业营收突破15亿元(具体行动方案详见附件2)。

4.纺织服装产业链。大力实施企业扶持、人才引育、完善配套、质量提升等行动,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形成会昌服装纺织产业链。力争到2026年,规模以上企业营收突破5亿元,培育规模以上企业15家,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突破1家(具体行动方案详见附件3)。

(二)1个先进制造业集群

充分发挥岩盐、萤石等资源优势,依托九二盐业、石磊氟材、中氟化学等龙头企业,大力引进国内外氟盐新材料头部企业,重点打造含氟锂电新能源材料、含氟高分子材料等主要产业链,以含氟新型制冷剂、含氟电子化学品等为主的新兴产业链,以离子膜烧碱、含氟中间体及副产物综合利用的辅助产业链。形成较为完整的氟盐新材料产业链,着力打造在国内有竞争力的氟盐新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

四、主要举措

(一)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升级行动。深化产业链链长制,由县政府领导担任各重点产业链链长。推行链长+链主工作模式,建立链长与链主常态化互动机制,支持链主企业发展;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发展,联动链上企业及时向链长反映重大发展诉求。链长要梳理产业链发展现状、协调产业链布局,定期召集链主企业、龙头骨干企业、相关部门会商,研究制定针对性政策措施、解决重大问题;推行链主+基金工作模式,探索组建产业链发展基金,开展基金大招商、招大商;推行链主+平台工作模式,支持链主企业牵头搭建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创新机构等产业服务平台,引领产业链提能升级。

(二)实施企业培优育强行动。按照高大上+链群配要求,动态优化更新产业链四图五清单,持续引进行业头部企业。突出扶优扶强、靠大联强,推动现有龙头骨干企业实施产业链上下游垂直整合,培育一批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健全完善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以及独角兽”“瞪羚企业,提升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深入实施映山红行动升级工程,支持优质企业加快上市。

(三)实施创新赋能提质行动。鼓励以链主企业为主体建立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打造一批智能车间”“黑灯工厂。面向工业场景加快部署5G专网、千兆光网等,实现重点工业企业和园区双千兆网络全覆盖。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服务型制造业态,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促进产业链绿色发展,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培育绿色供应链,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四)实施产业链协同提升行动。推进产业链集群化发展,大力引进和培育链主企业和龙头骨干企业,打造细分领域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进产业集群链式化发展,梳理编制集群产业链图谱(详见附件4),一群一策畅通集群内部产业链微循环。深化产业链链间协作,建立健全线上线下常态化对接机制,分领域、分行业组织开展产销、产用、产融、人才、技术等对接活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带动大中小企业融合互通。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试点示范,构建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生产加工、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等全产业链条。加强产业链基础研究和评价,强化产业安全预警。

(五)实施产业动能集聚行动。围绕各重点产业链,聚力招大引强,靶向瞄准引进行业头部企业、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和细分领域高成长性企业,不断提升产业链完整度和稳定性,以产业链优势吸引更多企业落户会昌。鼓励行业优势企业、服务机构围绕各产业链共性技术搭建研发中试、检验检测、数字化转型等公共服务技术平台,形成以产促研,以研促产,产研育才的创新发展新格局。持续推进氟盐新材料产业基地西区、九州基地、西江产业园二期开发建设,统筹完善各园区水、电、路、气、污水处理、综合管廊等配套基础设施,为项目落户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和优质的配套服务,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

(六)实施产业生态优化行动。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落实一网选中介,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制定新一轮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构建与产业链发展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完善企业帮扶长效机制,发挥好政企圆桌会议、驻企特派员等机制作用,持续为企业纾困解难。建立高效联审会商机制,实行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强化要素聚焦,推动资金、土地、水、电、气、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要向重点产业链倾斜。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工业倍增升级行动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工作。县工信局负责链长制工作的组织协调,牵头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发展,制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考核办法。各产业链牵头单位要制定出台一产一策,推动链长制工作走深走实,县统计局要做好统计分析,县直各部门要把链长制工作纳入本部门重点工作。

(二)加强调度推进。建立日常调度机制,县工业倍增办每月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各产业链每季度召开一次推进会,研究解决产业链现代化建设重大问题。建立问题办理机制,不定期召开政企圆桌会议,协调解决各产业链企业发展、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实行清单交办、跟踪督办、限时销号闭环管理。建立提醒督办机制,不定期深入企业和项目一线进行调研督导,综合运用提醒函”“督办函两种形式,推动问题有效解决。

(三)加强考核引导。每年对各乡(镇)、各部门推进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工作成效进行综合考核,先进单位由县委、县政府进行通报表扬,排名末位的进行约谈。树立鲜明用人导向,注重在产业发展一线锻炼考察优秀年轻干部。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大对推进产业链发展特色典型经验案例的发掘和宣传推广力度,营造抓产业链、抓制造业的共识和氛围。

附件:1.会昌县食品医药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2.会昌县有色金属和新型建材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

方案(2023-2026年)

3.会昌县纺织服装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4.会昌县工业产业链示意图

附件1

会昌县食品医药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竞争力和安全水平,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进全县食品医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力争到2026年,规模以上企业营收突破10亿元,其中营业收入超5亿元企业1家,超亿元企业5家。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精制茶制造业和中成药、医药中间体、原料药比重进一步协调,精深加工程度进一步提高,高品质产品供给多样,从生产到流通全链条协同运作、高效便捷的食品医药供应链体系基本形成。

——品牌影响持续提升。持续抓好会昌独好公共区域品牌营销,以会昌独好公共区域品牌为引领,增强企业品牌意识,强化完善品牌管理体系建设,培育壮大一批全国知名、竞争力强、信誉度高的品牌。

——产业生态不断完善。线上线下营销深度融合,冷链物流体系基本形成,跨界融合、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初步形成各要素环环相扣、利益共同体相互赋能的食品医药产业生态圈。

二、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一)巩固壮大优势产业

1.粮食加工业。以会昌米粉为龙头,加快发展米果、珠粉、烫皮、有机富硒大米等粮食加工业,打通从专用稻种植、烘干收储、大米加工等各环节,延伸产业链,支持米粉重点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推动米粉产业向精深加工和特色化、产业化、集群化方向发展。

2.方便休闲食品业。加快发展会昌酱干、红薯干、酸枣糕、泡鸭脚等地方特色休闲食品,加强方便休闲食品口味、品质、包装以及便捷性研发,培育一批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积极开发冻干果蔬、代餐粉、膨化谷物、能量棒等高附加值食品,积极发展健康营养、个性化焙烤食品。

3.富硒食品加工业。立足会昌天然富硒资源禀赋,聚焦富硒米粉、富硒牛肉、富硒脐橙(桔柚)、富硒蔬菜、富硒大米、富硒高山茶等特色产业,打造富硒高标准示范基地和培育涉硒龙头企业。加快富硒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开发富硒休闲食品、功能性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4.医药创新药产业。鼓励江西省芙蓉堂药业、赣州茂源药业有限公司不断加强研发,支持道仕化学尽快竣工投产,同时对接引进更多优强生物医药产业,扩充我县生物医药产业空白。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与先进生物医药产业企业、院校建立合作,参与新体系的科研和教学。

(二)加快提升成长产业

1.肉制品加工业。以肉牛产业为重点,推进肉牛养殖基地、交易市场、屠宰加工等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推进唯绿年产十二万吨预制菜及配餐一体化项目和年产5万吨肉制品加工及预制菜项目建设进度,力争202410月份全面竣工投产。稳步推进禽类、水产加工生产规模,重点推进啃佬鸭新厂搬迁投产。

2.果蔬加工业。建设高标准脐橙(桔柚)、蔬菜种植基地,提高果蔬分选、包装等初加工能力,发展果蔬食品深加工。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一批如会昌桔柚、贝贝小南瓜的名优特新农产品,唱响会昌独好区域公用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医药仿制药产业。依托江西省芙蓉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加强中成药制剂制造,通过通脉降脂片、阿胶补血口服液、安胎丸(小蜜丸)、灵芝糖浆、清火片、八宝惊风散等中成药进行工艺改进,同时加强与国内制药百强企业集团中的修正、万通、仁和、青峰、罗欣等建立OEM战略合作关系。依托赣州茂源药业有限公司加强生物医药制造,通过水杨酸系列产品实现向精细化工发展,并进一步引进江苏科技大学博士团队,加强开展水杨酸医药合成的研究,加强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建立产学研基地,建成教学、研发、生产于一体的高端医药基地。

(三)全力招引风口产业

1.预制菜加工业。围绕我县肉牛、蔬菜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引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结合会昌客家地域特色和传统,重点发展即热型、即烹型、即食型、复合型预制菜系列产品。

2.医疗器械产业。积极加强招引力度,补齐短板弱项,引进医疗机械产业链,实现我县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实现的突破。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招大引强工程

1.瞄准重点区域。围绕大湾区、长三角、福建、山东等重点区域,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企500强重点企业以及细分领域优势企业,突出招大引强、招精引优,深化对接现有合作伙伴挖掘招商资源,推广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协会招商等招商新模式,实现集群式引进、链条式承接。对符合条件的新引进投资项目,给予招商引资政策补助。组建县食品药品产业招商工作专班,力争全县每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个。〔牵头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卫健委、工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林业局、供销社、果茶发展中心、工业园区管委会、振兴集团、发展集团、科创集团,各(乡、镇)〕

2.紧盯风口及重点领域。重点在预制菜、方便休闲食品等风口领域,以及粮油、果蔬、畜禽加工制造等体量大、附加值高领域,精准引进一批重大项目落地。重点引培一批技术先进、创新能力强的优势食品精深加工企业强链,着力引育一批食品包装、冷链物流和营销等领域头部企业补链,引导食品加工及副产物利用向保健品、化妆品等行业延链〔牵头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工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林业局、供销社、果茶发展服务中心、工业园区管委会、振兴集团、发展集团、科创集团,各(乡、镇)〕

(二)实施培优扶强工程

3.突出技改升级。鼓励食品医药企业引进转化智能装备、绿色包装、立体仓储、线上检测仪器等先进装备和质检技术,培育智能工厂、数字车间。推动食品医药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组织食品医药企业参加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牵头单位:县工信局,责任单位: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4.突出扶优扶强。推动企业梯队培育,按照个转企、小升规、规转股、股上市路径,不断壮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能级。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聚集资源要素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资源要素,逐步发展成为行业领军企业。推动中小企业做优做精,鼓励企业专注细分领域,持续开展技术研发、工艺升级,形成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高的专精特新企业。〔牵头单位:县工信局,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卫健委、林业局、财政局、果茶发展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工业园区管委会〕

5.突出转企升规。对产能逐渐提高、规模不断扩大、符合法定条件的食品加工小作坊,引导帮助其申办食品加工许可证,转型升级为食品生产企业,推动食品加工小作坊整合创办生产企业。对符合市场导向、成长性好、创新性强、发展前景广阔的小微企业,加强政策扶持和指导服务,培育扶持一批小微企业升规入统。对升规入统的食品企业在财税奖励、厂房用地、信贷融资等方面予以政策扶持。〔牵头单位:县工信局,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税务局、林业局、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审批局、果茶发展服务中心、工业园区管委会〕

(三)实施平台支撑工程

6.搭建承载平台。园中园模式在现有工业园区内建设食品医药产业园或食品加工、药品加工集聚区。以龙头企业、食品药品产业园、聚集区为依托,引导中小微企业入园发展,加速形成集聚效应。加快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高标准建设符合食品医药工业要求的标准厂房,引导包装、检测、冷链物流等配套企业落户,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牵头单位:县工业园区管委会,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农业农村局、卫健委、林业局、供销社、果茶发展服务中心、科创集团〕

(四)实施品牌创建工程

7.做强区域品牌。建立健全会昌独好区域品牌运营、品牌管理、品牌应用体系,深入挖掘江西米粉会昌肉牛会昌桔柚等品牌独特价值,整合打造客家预制菜、包装饮用水区域品牌,培育提升区域品牌公共形象。探索区域品牌赋能产业发展模式,将区域品牌优势转化为产品价值优势,形成产业发展优势。〔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林业局、果茶发展服务中心、振兴集团、工业园区管委会〕

8.培育知名品牌。强化企业品牌发展和竞争意识,培育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持久生命力、产品叫得响、消费者认可的知名品牌。鼓励企业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富硒产品认证,积极推动地理标志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赣鄱正品申报认定。支持创建本县产优质食品医药申报《会昌县名优创新产品推荐目录》,在政府投资项目、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类项目、国有企事业单位采购项目以及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公共产品和公益性项目鼓励选用《目录》产品。〔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商务局、林业局、果茶发展服务中心、工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供销社、振兴集团、〕

9.打造标准体系。立足保证安全、规范生产、提高质量,支持食品医药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定,鼓励标杆企业制定高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推动企业使用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技术与质量管理融合,提高产品质量、技术含量,推荐优秀企业参加质量标杆评选活动。〔牵头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卫健委、林业局、果茶发展服务中心、工业园区管委会、振兴集团〕

(五)实施生态圈打造工程

10.创新营销模式。鼓励企业加强网络营销渠道建设,拓展品牌网上知名度,促进线上线下品牌价值协同发展。引导企业发展互联网+零售”“制造+电商等创新模式,发展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宅消费模式,形成多层次、广覆盖、高效率的营销体系,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拓展新的增长点。加强食品包装颜值和创意研发,推动食品包装向方便挑选、方便携带、方便使用发展,实现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统一。充分利用新媒体和自媒体,用艺术形式讲述食品故事,打造网红食品。鼓励对食品工业企业入驻大型连锁商超,尤其是高端商超(山姆会员店、盒马鲜生、华润ole)、黑珍珠、米其林等上架产品予以政策扶持。〔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商务局,责任单位:县供销社、工业园区管委会〕

11.完善物流配套。推进食品速冻技术、物流保鲜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提升企业冷链运输服务能力。加强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冷链运输物流领域的应用,加快打造集采购分销、温控仓储、检验检测、冷链运输、加工配送、展示交易、电子商务、终端连锁等功能于一体的全程温控供应链。建设城乡冷链物流骨干网项目,加快补齐冷链物流短板,着力构建全链条、严标准、可追溯、高效率的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牵头单位:县供销社,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发改委、农业农村局、振兴集团〕

12.培育新兴业态。培育一批食品医药行业工业设计中心,支持企业加强产品绿色设计,提升产品包装、生产品质与原料标准等设计能力。加快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和企业培育,引导食品医药企业通过供应链创新、定制化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创新模式加快发展,促进服务型制造模式深入应用。〔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卫健委,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工信局、商务局〕

13.加强人才支撑。加强食品产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通过挂职兼职、项目合作、联合攻关等方式,引进一批学术水平高、急需紧缺的高端人才。推动和君专业技术学院、县中专等县属高校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相关专业,加大食品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开展实用技能和专业知识培训,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人才队伍。〔牵头单位:县委人才办、人社局,责任单位:县教科体局、和君职业学院、会昌中专〕

14.强化金融服务。加强政银企对接,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对食品行业重点企业和中小企业加大金融支持,帮助企业利用县重大工业项目投资引导资金、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财农信贷通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鼓励企业通过各类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融资并优化资本结构。支持食品医药企业通过挂牌上市、发行债券等形式到资本市场融资。〔牵头单位:县金融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工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农业农村局、卫健委〕

四、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食品医药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机制,建立部门间协调机制,细化职责分工,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定期协商机制,统筹推进有关工作,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政策支持。梳理相关扶持政策,将符合条件的食品医药企业纳入扶持范围,同一事项涉及多项扶持政策的按就高不就低享受。结合自身实际加大对食品医药产业扶持力度,在招大引强、企业培育、项目建设、平台搭建等方面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

(三)强化安全监管。加强食品医药安全监管相关部门协调联动,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构建全过程、全链条监管机制。在初级产品、生产加工、经营环节建设食品医药追溯体系,实现食品医药全程可追溯。落实食品医药生产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企业生产加工管理水平和能力。推进食品医药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增强企业食品医药安全诚信意识,提升食品医药安全保障能力。


附件2

会昌县有色金属和新型建材产业链现代化建设

行动方案(2023-2026年)

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竞争力和安全水平,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全县有色金属和新型建材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6年,规模以上企业营收突破15亿元。

产业链优势进一步凸显。锡、高岭土、水泥、钨等重点细分领域各认定1家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力争培育1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深度参与制定一批国家及国际行业标准。

绿色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高。再生有色金属供应占比持续提升,重点品种单位能耗、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打造一批数字化矿山、车间和智能工厂,培育一批数字化新型企业。

二、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一)锡产业链

重点围绕锡矿(锡废料)锡锭精锡产品高性能锡材产业链,重点发展锡无机化合物产品;高抗氧化锡条、活性锡条、无铅锡条、锡丝等高、精、尖系列焊锡产品,锡合金制品等,建立相对完整的锡产业链。

(二)新型建材产业链

依托石灰石、大理石、高岭土及煤矸石、企业一般固废等资源,把发展新型建材业作为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的重点,坚持以绿色发展为方向,以节能环保为前提,以资源综合利用为抓手,发展以新型干法水泥、陶瓷原材料、建筑涂料、环保砖等为主导的新型建材工业体系。

(三)钨产业链

重点围绕硬质合金刀钻具产业链,发展具有特殊结构性能的高性能硬质合金、超大型硬质合金制品;高性能新型涂层硬质合金刀具;高性能超硬刀具、高端硬质合金数控刀具等产品。

三、重点任务

围绕产业链布置创新链,融通资金链,畅通人才链,提升政策链,着力构建和优化五链融合的产业发展良好环境。

(一)坚持创新引领

1.成立产业链发展联盟。由链主企业牵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与,成立产业链发展联盟,促进产业链企业在技术攻关、产销对接、资金融通、标准制定、企业管理、平台建设、人才培训等方面深入合作,进一步理清产业发展方向、路径,制定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方向目录,实现各类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牵头单位:县工信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工业园区管委会

2.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聚焦有色金属和新型建材产业关键共性和前沿性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发展需求,更新发布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国内对标企业清单、国内优势研发团队清单、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清单、产业链创新发展问题清单等,提出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方向。围绕联合体提出的攻关方向,集聚创新资源以揭榜挂帅等形式吸引多方力量进行联合攻关,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高效协同。〔牵头单位:县科技创新中心,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发改委、工业园区管委会〕

3.推进标准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推进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建设。〔牵头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

4.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围绕产业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重点支持一批有市场推广需求、有产业化前景、能转化为大规模生产能力的重点项目,加快重点产业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替代进口为目标,支持有色金属和新型建材产品生产与推广应用。〔牵头单位:县科技创新中心,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发改委、工业园区管委会〕

(二)强化企业培育

1.培育龙头链主企业。实施龙头领航企业、链主企业培育计划,在重点细分领域各培育1家市场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主体意愿度高的产业链链主企业。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以生产技术为核心进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配套,做大做强。重点扶持一批规模较大、科技创新较强的重点企业加快发展。〔牵头单位:县工信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委、财政局(国资办)、工业园区管委会〕

2.培育壮大链条企业。探索建立由链主企业牵头,产业链发展联盟、有关金融机构共同出资设立产业链发展基金。支持链主企业探索运用产业链发展基金等方式,推动优势企业与资本市场接轨,引进战略投资合作伙伴强强合作,引导有色金属和新型建材及其配套企业向我县集聚。〔牵头单位:县金融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发改委、工业园区管委会〕

3.培育生产性服务企业。培育一批有色金属和新型建材领域的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以及掌握核心技术的应用服务提供商,促进产业链服务型制造发展。〔牵头单位:县工信局,责任单位: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三)坚持招大引强

1.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由产业链发展联盟提出产业链延链补链方向目录,依托目录实施产业链延链补链定向招商,强化精准招商、以商招商。重点面向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地区,开展专题推介活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落地一批重大项目。〔牵头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

2.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树牢项目为王理念,不断完善项目服务机制,用好用足政策资金,大力支持一批符合条件的有色金属和新型建材重大项目。强化对储备的拟建和在建重大项目的调度服务,推动项目加快建设,持续扩大先进产能。〔牵头单位:县工信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工业园区管委会〕

(四)优化产业生态

1.强化政策协同发力。充分发挥链长制作用,积极用好产业、财政、税费、融资、要素保障等政策,引导各类政策资源向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强化链主企业推进产业链发展的主导领航作用,以市场化机制提出产业链发展的政策服务需求,在链长制领导下,统合链长+链主链长+园区,以及高校校长、金融团长、专家团长等资源力量,协同实施相关政策,促进政策与产业链发展同向发力。〔牵头单位:县工信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工业园区管委会〕

2.提升绿色发展水平。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绿色工厂建设,推广应用绿色开采、绿色制造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合理管控冶炼能耗增量,有序引导低效产能退出。发展和完善再生回收和综合利用体系,建立绿色低碳供应链管理体系,促进行业绿色安全发展。〔牵头单位:县工信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委、生态环境局、工业园区管委会〕

3.强化产业链融资服务。发挥产业基金杠杆作用,引导各类社会资金聚焦企业创新活动,多渠道加大对产业链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强化金融机构助力产业链发展的服务功能,鼓励金融机构为产业链发展量身定制开发金融产品,大力支持实施链主企业+链上企业协同开展产业链技术改造。围绕重点企业在产业链自主可控、产业基础再造、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等方面的融资需求,支持产业链优质企业实施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牵头单位:县金融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县科技创新中心、工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

4.强化人才队伍支撑。结合产业链生产、技术发展趋势,做好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供需对接工作。优化高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专业设置,提高职业教育、技工教育与企业需求匹配度,大力培育高技能人才。鼓励企业与高校和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通过校企一体化”“订单式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无缝对接。〔牵头单位:县委人才、人社局,责任单位:县教科体局、和君职业学院、会昌中专〕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实施有色金属和新型建材产业链链长制,加强全产业链发展谋划和工作落实。构建充分调动链主企业、园区、产业基金、专业机构等多方积极性的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加快推动有色金属和新型建材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政策支持。充分发挥重大工业项目投资引导资金撬动引领作用,推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等政策落地见效。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增强产业链政策实施的整体效能。

(三)优化发展环境。开展驻企特派员走访和领导干部挂点帮扶,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加大帮扶企业力度。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调度,定期协调解决产业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持续开展降成本、优环境各项活动,帮助企业减轻发展压力,努力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发展环境。

(四)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加强对产业链龙头企业、重点集群和重点项目成功经验的宣传报道,凝聚推动产业链发展的共识合力。发挥行业协会、产业链发展联盟等社会团体的桥梁纽带及协调促进作用,推动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企业与国内外龙头企业、相关组织机构的交流合作,提升发展水平。


附件3

会昌县纺织服装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竞争力和安全水平,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全县纺织服装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发展目标

大力实施企业扶持、人才引育、完善配套、质量提升等行动,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形成会昌服装纺织产业链。力争到2026年,规模以上企业营收突破5亿元,培育规模以上企业15家,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突破1家。

二、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重点围绕运动鞋服及织造和无纺布建设会昌纺织服装产业带,紧扣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培育主线,建、延、补、强产业链条,推动形成特色鲜明、定位明确、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发展运动鞋服,配套发展与鞋服生产相关的皮(革)料、布料、鞋底、胶水、鞋带以及其它辅料产业。

(二)发展织造和无纺布,重点发展针织布类面料和高档无纺布产品,兼顾发展红色文化服装、运动休闲服装和产业用无纺布产品,延伸发展以功能性面料应用为主的各类职业装和家居服。

三、重点任务

(一)持续完善产业配套

1.建设配套市场。以九州工业基地、麻州冷链物流中心、西江产业园为核心,大力引导全县纺织服装企业入驻园区,提高纺织产业集中度,完善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帮助引进战略合作者,推动建设鞋服面辅料线下交易市场和服装成衣线下交易市场,促进产业发展业态提升。〔牵头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任单位:县工信局、财政局、商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

2.加快纺织服装物流中心建设。依托京东物流园建设为契机,引进大型专业物流公司、产业供应链管理公司,发展纺织服装专业物流,搭建会昌县纺织服装产业公共信息平台。〔牵头单位:县发改委,责任单位:县供销社、商务局〕

(二)提升品牌价值链条

3.用好展会平台。支持围绕纺织服装产业建设专业会展场馆。县本级层面在春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等节假日期间,举办有影响力的女装、童装、牛仔专场或者综合性促销等活动。〔牵头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纺织服装行业协会〕

4.鼓励争创品牌。重点培育1家综合性品牌运营公司,每年重点培育2家左右自主品牌+线上线下融合+个性化定制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推动企业创品牌、市民用品牌〔牵头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工信局、纺织服装行业协会〕

(三)大力引进培育产业人才

5.大力引进人才。围绕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需求,落实县级人才政策,引进一批产业高端研发人才、设计人才、管理人才及团队。充分发挥县级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顾问作用,续聘新聘一批产业发展顾问。深入江西服装学院、赣州职业技术学院以及会昌中专等职业院校对接校地合作,开展校企对接、校园招聘会等活动。推进系统性招工,定期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活动。实施归雁工程,通过宣传引导、资金激励等方式吸引外出务工人员,特别是专业技能人才返乡务工就业创业。〔牵头单位:县委人才办、人社局,责任单位:县教科体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君职业学院、会昌中专〕

6.多措培育人才。推动会昌中专与江西服装学院、赣州职业技术学院深度合作,开设纺织服装相关专业,鼓励校企联合办班和定向培养,为园区企业培养输送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大力培养实操技能型人才,结合江西(赣州)纺织服装产业博览会,积极参加纺织服装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和服装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牵头单位:县委人才办、人社局,责任单位:县教科体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总工会、和君职业学院、会昌中专〕

(四)扶持企业发展壮大

7.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持续聚焦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长三角地区等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重点引进海澜之家、波司登、安踏、361°、匹克、以纯等知名服装品牌,积极对接好浙江绍兴、义乌,福建泉州、莆田,广东东莞、虎门等服装纺织聚集地的产业转移。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吸引纺织服装龙头企业向会昌转移总部或运营中心,协助企业申报享受政策。支持企业技改转型、兼并重组和上市挂牌等,打造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牵头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信局、金融服务中心〕

8.培育优质中小企业。全面落实《江西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江西省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鼓励中小企业专注于特定细分产品市场、技术领域和客户需求,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持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生产工艺水平,力争每年培育纺织服装中小企业20家以上,培育新入规企业1家以上。〔牵头单位:县工信局,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五)稳步抓好质量提升

9.打造行业质量标杆。在纺织服装企业推广运用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引导企业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支持申报江西省井冈质量奖、赣州市市长质量奖、会昌县会昌独好质量奖。〔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六)实施数字转型升级

10.推进数字化应用。鼓励骨干龙头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推进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纺织装备研发和应用,力争每年推动1家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推广应用高速数码喷墨印花、三维人体扫描等新型技术,不断提升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牵头单位:县发改委,责任单位:县工信局、科技创新中心、市场监督管理局〕

(七)延伸加工制造链条

11.延伸上游产业。探索发展纺纱、织造产业。拓宽现有无纺布产业发展范围,重点发展医卫工程用材、服装衬布等产品附加值较高品类。推进纯黏、涤黏、棉黏纱线和布料生产,支持发展绣花、钉珠、压褶等配套工艺产业。支持发展面料产业,鼓励尼龙、涤纶面料和各类针织面料生产。〔牵头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

12.坚持绿色发展。认真执行印染、粘胶等行业规范,做好新上项目产业政策认定和可行性研究。加强对企业用能、用水和排污监管。全面整治低小散”“脏乱差问题企业(作坊),逐步淘汰落后产能。〔牵头单位:会昌生态环境局,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发改委、水利局〕

(八)多措并举开拓市场

13.打通线下+线上销售新渠道。加快纺织服装销售数字化转型,支持自主品牌进驻淘宝、天猫、京东等全国知名电商平台,与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媒体合作,指导企业开展网红直播,发展网红经济。鼓励依托工业园和物流中心,建设纺织服装电商产业园。〔牵头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细化工作举措,加强政策支持,强化联动协作,共同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加大支持力度。统筹现有县级财政专项资金,加大对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差异化、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满足企业融资需求。鼓励技工院校为企业定向培养所需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

(三)营造良好环境。建立透明、公正的市场规则,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和技术转化。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的观点,摒弃纺织服装产业是夕阳产业的观念,坚定发展信心,营造良好氛围。


附件4

8cf9d0968d9ab8df9e605b6072395cf

15a726c91e6ffcda5bd4bb6df81ab1e


会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1215日印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