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府办字〔2023〕74号
会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会昌县气象“十四五”四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城市社区管委会,县政府有关部门,县属、驻县有关单位:
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将《会昌县气象“十四五”四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3年9月14日
会昌县气象“十四五”四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实施方案 (2023-2025年)
会昌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东南部武夷山余脉西麓,南岭余脉北端,赣江一级支流贡江上游;东南邻福建武平和长汀,南接寻乌,西南毗安远,西北连于都,东北交瑞金。为赣、闽、粤“三省通衢”之地。境内山川、水体星罗棋布,地形复杂,是江西省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主要包括暴雨洪涝、干旱、低温冷害、冻害、风暴、热带气旋(台风)、雷电,以及山洪地质灾害等气象次生和衍生灾害。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异常背景下,气象灾害多发频发重发。
党的二十大对综合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领域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进入新发展阶段,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不确定性持续累积,任何灾害的影响都可能产生叠加效应、放大效应,同时,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气象监测预报服务的精准化、个性化提出更高需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气象风险的敏感性和关联性也越来越高。加快“十四五”气象规划项目建设,提升气象防灾减灾和气象服务能力,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对筑牢会昌高质量发展安全底线,打造“三地一城”,建设“独好会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十四五”四项气象重点工程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赣府厅字〔2022〕114号)、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赣州市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3-2035年)的通知》(赣市府发〔2023〕9号)以及《会昌县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精神,加快推动气象规划项目顺利实施,依据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气象局三家联合发文《关于加快推进江西省“十四五”四项气象重点工程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赣发改农经〔2023〕398号),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和视察江西、赣州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突出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持续推进以智慧气象为重要标志、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为鲜明特色的气象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不断提升气象服务保障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能力,努力构建科技领先、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特色鲜明、人民满意的现代气象体系,确保到2025年底完成会昌县气象“十四五”规划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二、建设目标
会昌气象“十四五”四项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将在会昌气象事业“十三五”取得成就的基础上,通过规划项目建设,到2025年,基本建成适应会昌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需要的趋利避害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气象预测预报预警准确率明显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对气象现代化水平的贡献率显著提升,气象服务新时代风景独好会昌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台站面貌、队伍素质、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等迈上新台阶。全县气象事业整体实力达到全市先进水平,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设施建设等若干领域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三、建设范围
本实施方案建设布局覆盖我县气象灾害敏感区和重点区,及本部门软硬件建设。
四、建设任务
(一)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
对现有的11套运行时间超过10年以上、故障率高的老旧自动气象站升级为新型自动站,其中3个老旧四要素站点升级为新型六要素站,剩余8个老旧自动站升级改造为新型四要素站;对现有8个新型四要素站点升级为六要素站,实现全县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六要素自动气象站;同时,全县范围内新增28个四要素气象站,实现全县地面气象观测站点平均间距缩小至7公里,进一步消除灾害性天气监测盲区。其中拟将周田镇气象站升级改造后的1套六要素自动气象站融入九二工业园安全智慧系统,实现实时共享,提升工业园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会昌天气雷达站上山道路及附属工程,改善雷达站运行环境。建立东部片区装备保障分中心,在新业务服务大楼建立气象装备保障技术实训平台和计量检定平台,满足赣州市东部片区气象装备保障技术培训、气象观测设备维修测试和计量检定、新型气象装备业务研究实验等需求。依托台站搬迁项目建设,打造一个气象科普基地,提升气象科普现代化水平。
对会昌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进行双备份智能切换改造,升级天气现象智能观测系统,新增一套视程障碍现象观测系统。在我县境内两条高速公路高影响天气多发地段建设2套交通气象监测站,实现与高速交管部门的实时数据共享。在城区易涝点或灾害性天气高影响区增设1套城市灾害性天气加密监测站,大力提升城市安全运行和交通运输等生命线气象监测预警保障能力。
支持配合建设省市县一体化、标准化、智能化气象业务与服务平台,构建支撑无缝隙天气预报预测的气象业务发展新模式,升级卫星雷达、多元实况、遥感等实况监测、预报预警、强降水风险预警服务等多模块一体化短临预报预警业务服务平台和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完善气象通信设施保障能力,升级改造会昌气象公众号平台、多媒体显示屏系统,实现全民气象实时数据共享。
(二)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在城区和汉仙岩风景区建设2套小型CO2加密观测站及紫外线强度、负氧离子浓度各1套。构建会昌县生态环境综合气象监测站网,提升气候变化对大气环境治理、碳源碳汇影响评估、温室气体监测评估、碳中和有效性评估能力,为大气污染防治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气象科技支撑。
(三)乡村振兴气象服务工程
在农村人员密集地建设1个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示范工程,在九二工业园区和县城城区分别建设1套大气电场仪,提升雷电灾害防御气象保障服务能力。
(四)人工影响天气“耕云”工程
优化全县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布局,在全县境内新增建设3-4个流动作业点。在会昌气象观测站新址内完善建设一个标准化人影作业基地,优化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用地范围,调整制定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持续加强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建设。到2025年底前,升级一套移动式新型地面火箭人影作业装备,推进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装备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改造。按照中国气象局有关规范和标准,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满足现代气象业务发展需求的新型国家气象观测站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站网。
五、项目建设资金安排
会昌县气象“十四五”四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总投资481.7万元,其中,中央资金投资286.2万元,县财政配套投资195.5万元。
六、具体实施内容和时间安排表
从2023年起,分3年实施(具体清单详见表1-2)。
2023年主要建设内容: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即:各类气象自动站的新增和升级改造项目、建设东部片区装备保障分中心、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工程、天气雷达站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智能化气象业务与服务平台系统等。
2024年度主要建设内容: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乡村振兴气象保障工程以及部分人工影响天气“耕云”工程。即:建设2个小型CO2加密观测站,布设紫外线强度、负氧离子浓度各1套,建设1个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程示范点、建设2套大气电场仪,人工影响天气业务装备升级改造等。
2025年度主要建设内容:部分人工影响天气“耕云”工程。即:完善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基地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库房智能安防子系统优化等。
表1 项目建设清单和工程进度时间安排表
项目名称 |
建设内容 |
相关建设地点 |
完成时限 |
1.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 |
1、将8个新型四要素站点升级为6要素站;3个老旧四要素站点更换为新型6要素站;剩余8个老旧自动站升级改造为新型四要素站;新增28个四要素气象站;周田镇六要素自动气象站拟纳入九二工业园安全智慧系统,实现资源实时共享。 |
各乡镇 |
2024.03 |
2、升级改造会昌微信公众号和多媒体显示屏信息系统。 |
本站 |
2023.12 |
|
3、实施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双备份智能切换改造及天气现象智能观测系统功能升级,新增视程障碍现象观测系统。 |
本站 |
2023.12 |
|
4、会昌天气雷达站附属工程。 |
文武坝镇师公岩 |
2023.12 |
|
5、建设东部片区气象保障业务中心,建设1套地面自动化观测设备综合测试、气象计量检定校标系统、安保系统。 |
本站 |
2023.12 |
|
6、升级改造一体化短临预警业务系统客户端、一体化天气预报业务服务平台、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平台。 |
本站 |
2023.12 |
|
7、建设会昌气象科普基地。 |
本站 |
2023.12 |
|
8、在我县境内两条高速公路高影响天气多发地段建设2套交通气象监测站。 |
白鹅乡、筠门岭镇 |
2023.12 |
|
9、在县城区域建设一套暴雨内涝监测系统(城市暴雨内涝(视频、水深)监测系统)。 |
文武坝镇 |
2023.12 |
|
2.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
10、建设2个小型CO2加密观测站。 |
文武坝镇、筠门岭镇 |
2024.12 |
11、布设紫外线强度、负氧离子浓度各1套。 |
文武坝镇、筠门岭镇 |
2024.12 |
|
3.乡村振兴气象保障工程 |
12、建设1个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工程示范点。 |
富城乡 |
2024.12 |
13、建设2套大气电场仪(其中工业园区1套,县城1套)。 |
文武坝镇、周田镇 |
2024.12 |
|
4.人工影响天气“耕云”工程 |
14、新增一套高性能火箭作业装置,对现有1套火箭作业装置进行升级改造。全县新建4个流动作业点,增配全县4套安全射界图。建设人影指挥系统的工作站、作业监控显示系统、空域申请终端。在标准化作业点配备一套作业点综合智能终端、作业装备电子芯片手持终端、实景监控终端、智能化监控记录仪。在会昌基本气象站新址完善建设一个标准化固定作业基地,配建围墙、道路等附属设施。对人影库房进行升级改造,配备智能安防设施、人影弹药安全储运箱等设施,实现公安天网工程联网。 |
文武坝镇、筠门岭镇、珠兰乡、庄口镇、高排乡、富城乡 |
2025.08 |
表2 全县各乡镇自动气象站新建、升级改造具体任务清单(单位:套)
序号 |
乡镇 名称 |
原6要素站 |
原4要素站 |
原5要素站 |
原2要素 |
原单雨量站 |
拟新增或升级改造任务 |
总站数 |
1 |
文武坝镇 |
1(新型) |
|
|
|
|
新增3套四要素站 |
4 |
2 |
珠兰乡 |
|
1(旧) |
1(旧) |
|
|
原旧4要素站升级新型6要素站、原旧5要素站升级新型5要素站、新增1套4要素站 1 1 |
3 |
3 |
晓龙乡 |
1(新型) |
|
|
|
|
新增2套4要素站 |
3 |
4 |
庄口镇 |
|
1(新型) |
|
|
|
原新型4要素站升级为6要素站,新增3套4要素站 3 |
4 |
5 |
庄埠乡 |
|
1(旧) |
|
|
|
原旧4要素站升级新型6要素站、新增1套4要素站 1 1 |
2 |
6 |
白鹅乡 |
|
1(新型) |
|
|
|
原新型4要素站升级为6要素站,新增2套4要素站1 2 |
3 |
7 |
小密乡 |
1(新型) |
|
|
|
|
新增1套4要素站 |
2 |
8 |
西江镇 |
|
1(新型) |
|
|
|
原新型4要素站升级为6要素站,新增3套4要素站
3 |
4 |
9 |
麻州镇 |
|
1(新型) |
|
|
|
原新型4要素站升级为6要素站,新增2套4要素站 |
3 |
10 |
富城乡 |
|
1(旧) |
|
1(旧) |
|
原旧4要素站升级新型6要素站、原旧2要素站升级新型4要素站,新增2套4要素站 1 2 |
4 |
11 |
右水乡 |
1(新型) |
|
|
|
|
新增1套4要素站 |
2 |
12 |
高排乡 |
|
1(新型) |
|
|
|
原新型4要素站升级为6要素站,新增1套4要素站
|
2 |
13 |
站塘乡 |
|
1(新型) |
1(旧) |
|
|
原新型4要素站升级为6要素站,原旧5要素站升级新型5要素站
|
2 |
14 |
中村乡 |
|
1(新型) |
|
|
|
原新型4要素站升级为6要素站,新增1套4要素站
1 |
2 |
15 |
永隆乡 |
1(新型) |
|
|
|
|
新增1套4要素站
|
2 |
16 |
洞头乡 |
1(新型) |
|
|
1(旧) |
|
原旧2要素站升级新型4要素站 |
2 |
17 |
筠门岭镇 |
1(新型) |
1(旧) |
1(旧) |
|
1(旧) |
原旧4、1要素站升级新型4要素站、原旧5要素站升级新型5要素站、新增1套4要素站 1 |
5 |
18 |
清溪乡 |
1(新型) |
1(旧) |
|
|
|
原旧4要素站升级新型4要素站
|
2 |
19 |
周田镇 |
|
1(新型) |
|
|
|
原新型4要素站升级为6要素站,新增3套4要素站 |
4 |
合计 |
8(新型) |
13 |
3 |
2 |
1 |
共新增28套4要素站 |
55 |
备注:8套新型四要素站点升级为六要素站;3套老旧四要素站点升级更换为新型6要素站;2套老旧五要素站升级更新为新型五要素站;其它6套老旧自动站更换为新型四要素站;新增28套4要素站气象站。
七、总体进度安排
项目建设2023年8月启动,2025年12月前完工。
各主要阶段实施进度和计划:
1.2023年7月: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编制;
2.2023年8月:报省气象局审批改,报市气象局审批;
3.2023年9月-2025年8月:开展分年度项目建设;
4.2025年8月-12月:完成项目整体验收和绩效评估。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县发改、财政、气象、自然资源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会昌县气象“十四五”四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气象局,由县气象局主要负责人兼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
(二)强化项目管理。县气象局制定我县气象“十四五”四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会同发改、财政等部门报县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同意后组织实施,并对项目管理、建设管理、资金使用负主体责任,依法依规推进项目建设和后续管理,确保工程规范推进。县发改委协助气象“十四五”四项重点工程项目立项工作。县财政局负责项目建设内容审核把关以及配套资金的落实。各乡镇人民政府要配合气象部门做好自动气象站建设的选址工作。县发改、财政、自然资源、气象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三)保障资金投入。将气象“十四五”四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配套经费纳入我县国民经济和年度财政预算,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气象主管部门对项目的资金支持,切实保证我县气象“十四五”四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资金落实到位。统筹用好中央财政、地方财政等多渠道资金,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加强对项目经费的监督管理,严格财务制度,提高投资效益。
(四)强化开放合作。不断深化相关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和完善共建共享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推进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和预警信息传播。加强与先进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综合水平。
会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9月14日印发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