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重点领域公开 > 乡村振兴 > 工作进展

会昌县2023年强化产业帮扶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要点

访问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决策部署,持续稳固脱贫基础,抓好我县农业产业后续长期培育,推动我县特色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现就2023年产业帮扶工作方案制定如下

一、总体要求

按照立农为农、政策稳定、市场导向、久久为功的基本原则,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要求,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起部门责任,突出提升产业质效、完善利益链接、开展技术服务、加强产销对接等重点,加大产业帮扶力度,持续推动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在产业发展中增收受益。2023年,力争农业特色产业带动脱贫户(含监测户)比例超过85%,获得产业发展扶持脱贫户(含监测户)比例超过85%,脱贫户(含监测户)年均产业增收突破3600元;脱贫户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利益链接机制更加稳固,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户(含监测户)比例超过40%

二、重点任务

(一)注重产业长期培育。立足本县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充分挖掘“土特产”潜力,集中集聚培育23个优势特色产业,加快构建“一主两辅”主导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今年重点抓好粮食产业44.87万亩;肉牛产业饲养量达到16万头,大棚蔬菜产业新发展1500亩,全县总计1.3万亩;新植桔柚和白金柚6000亩,全县橙柚总面积22万亩;烟叶产业2万亩。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创建一批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因地制宜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鼓励和引导脱贫户和监测户充分利用院落空间和资源资产,发展特色种养、特色手工、特色乡宿等产业,拓展增收途径。加快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业、预制菜产业,新建一批农产品加工项目,提高产品附加值,引导产业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如脐橙(桔柚)分检包装、红薯干加工、冷链仓储延长产业季等农产品产值的延链增值。打造一批美丽休闲乡村,开展星级休闲乡宿创评。〔责任股室:粮生办、蔬菜办、经济作物服务股、畜牧股、水产股、果茶中心〕

(二)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继续推行“五个一”和“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要素入股抱团合作能人引领龙头带动等可复制、服水土、接地气的联农带农模式,稳定、拓展脱贫群众产业增收途径。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行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质量提升行动,引进和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确保每个乡镇经营主体总数和带动能力较2022年“只增不减”。2023年每家经营主体联结脱贫户15户以上,每户脱贫户增收3600元。加强村级(联村)扶持产业基地建设,力争每个重点帮扶村建设1个。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时落实以工代赈政策,积极吸纳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加强确权到农村集体的扶贫(帮扶)项目资产的管理,账实相符并按程序将权属移交给农村集体的扶贫(帮扶)项目资产,及时将其纳入资产台账管理;在5年过渡期内,在充分尊重成员意见的基础上可将其产生的收益优先考虑用于帮扶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服务引导帮扶企业与重点村、重点主任、重点户建立长效对接帮扶机制。〔责任股室:蔬菜办、粮生办、农经股、综合股、高标办、畜牧股、水产股、果茶中心〕

(三)强化技术指导服务。结对帮扶干部要对发展产业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做好全过程跟踪指导服务。深入一线开展指导调研服务,大力宣传惠农富农强农政策,指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脱贫户精准发展农业产业,加强生产管理,提高经营质量效益。继续实行农业经营主体由挂点联系各乡(镇)局领导及业务干部指导服务的措施,培育好经营主体。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训等项目,结合农时季节、脱贫群众需求意愿和发展实际,积极组织开展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及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持续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切实育好用好乡土人才。〔责任股室:科教股、驻村工作队〕

(四)推动产销有效衔接。布局申报一批直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和“圳品”认证基地,推动优质农产品进入大湾区市场。争取协调在县、乡两级农贸市场开辟小农户售卖专区,给发展庭院经济农户提供临时性流动摊位。大力推动消费帮扶,推动帮扶产品入驻品牌运营中心和旗舰店,利用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媒介开展线上销售。组织“会昌独好”农产品和帮扶农产品参加“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博览会、中国农交会等展会,争取更多的品牌入选江西“二十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百强榜”,提升“会昌独好”品牌知名度、市场占有率。通过冠名公交,在城市人口密集地段、广场、车站等重点区域投放广告等方式,加大“会昌独好”富硒品牌宣传力度。〔责任股室:农产品质量管理股〕

(五)加大产业帮扶力度。推动落实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提高到60%要求,着力加强产业发展所需的道路、供水、用电、用气、冷链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补上帮扶产业短板弱项,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推动相关转移支付继续倾斜支持产业发展。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落实产业帮扶奖补和“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政策,及时全面兑现奖补资金和发放信贷资金,鼓励和引导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积极自主发展产业。推动发展蔬菜、烟叶、肉牛、淡水养殖等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扩大保险覆盖面。加强异地搬迁后续产业帮扶,加强对安置点特色产业发展的技术指导,鼓励有条件的安置点盘活迁入地资源,新改建一批特色产业基地。〔责任股室:蔬菜办、粮生办、畜牧股、水产股、农经股、果茶中心〕

四、组织保障

(一)压实工作责任。严格履行行业帮扶责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做到产业帮扶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保障、工作优先落实。压实工作责任,各股室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切实抓好产业帮扶各项工作。各乡(镇)要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具体推动产业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二)营造良好氛围。及时总结推介特色产业发展、持续带动脱贫群众稳定增收的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大力宣传各地产业发展创新举措、特点亮点和典型人物,挖掘社会各方面帮扶产业发展的生动事迹,突出产业帮扶战线先进典型宣传激励,营造真抓实干、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督促指导。将产业帮扶工作列为乡村全面振兴行动的重要内容,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考核。每季度列为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调研督导事项,对发现的问题实行限时督办,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收集报送政策落实、产业发展、带农增收等情况,实现精准化管理,科学评估发展成效。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