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重点领域公开 > 医疗卫生 > 疫情防控

洪涝灾害后要防控传染病

访问量:

洪涝灾害有可能导致灾区的粪便、垃圾以及畜禽尸体污染范围扩大,灾区居民饮食、饮水卫生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此外,病媒生物和宿主动物的活动变化以及灾区居民集中安置所带来的影响,均可能导致灾后易发生某些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有时传染病暴发造成的死亡人数甚至大大超过始发灾难。从历史上看,霍乱、伤寒、痢疾和甲型、戊型肝炎都曾经因洪涝灾害引起过大流行。

洪涝灾害后易出现的传染病按照传播方式分为三大类:一是肠道传染病;二是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多有持续的发热、皮疹或出血情况;三是呼吸道传染病,症状与自然疫源性疾病较为类似。

灾后常见肠道传染病及预防

常见肠道传染病:

★霍乱:一般为无痛性腹泻,往往伴有呕吐。每日几次至几十次的腹泻,排出淘米水样大便,患者四肢冰凉,双眼凹陷,严重脱水,治疗不及时可在发病后几小时到十几小时内死亡。

★细菌性痢疾:主要症状有发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等。起病较急,高热达40℃以上。

★伤寒、副伤寒:主要症状有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特征性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

★病毒性腹泻:主要症状为排出黄色水样便,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其呕吐和腹泻症状比霍乱轻,但对婴幼儿具有较大的危害。

★甲型肝炎:儿童患者常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精神不振、不爱动等表现,部分病人起病时常有发热,此时做化验检查会发现血清谷丙转氨酶异常升高。如为黄疸型肝炎,则同时还伴有小便赤黄、眼巩膜变黄、全身皮肤变黄等症状。如达到重症程度,还会出现高烧、频繁呕吐、重度腹胀、乏力、黄疽加重并伴有嗜睡、烦躁不安、神志不清等症状。

如何预防:

为预防这些肠道传染病,要做到及时发现、诊断、治疗和隔离病人,要做好环境卫生,经常清扫,不要随地大小便,粪便和垃圾要定时清理(掩埋或焚烧),以消灭蚊蝇孳生场所,病人的粪便和呕吐物最好加入含氯消毒剂处理。淹死、病死的禽畜不能食用,应掩埋或焚烧,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食物尽量煮熟再吃,不吃不干净和变质的食物。如果不小心患了肠炎、痢疾,应让病人休息、隔离,选用适当的抗菌药物或及时就医。

图片

灾后需重点关注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及预防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流行性出血热:由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起病急、发冷、高热,患者常极度疲乏,剧烈头疼,腰痛,眼眶痛,称为“三痛”,同时患者有“酒醉貌”。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多发生于抗洪救灾和田间作业人员中。鼠和猪是北方的主要传染源。钩体病主要症状和体征有发热、头痛、全身乏力、小腿肌肉触痛、浅表淋巴结肿大和眼结合膜充血等,严重者可造成肝、肺、脑、肾等重要器官受损,并危及生命。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家畜(猪、牛、羊、马)和家禽(鸭、鹅、鸡等)。蚊子为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临床上发病突然,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抽搐。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感染造成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等。主要传染源为羊和牛。发病前病人往往与牛、羊或其制品有密切接触史。

如何预防:

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和钩体病的主要措施是灭鼠和做好家畜管理,同时不要接触不明原因死亡的动物。做好家畜管理主要包括管好家畜传染源(猪、犬和牛等),不让粪尿液直接流入水中。提倡圈养猪,搞好猪舍的卫生。将家畜用水池塘与人用池塘分开等。此外,不在可疑疫水中游泳、洗衣物等,下水作业尽量穿长筒胶鞋,保护皮肤不受钩体侵袭,不喝生水等。

预防乙脑等蚊媒传染病的主要措施是防蚊灭蚊。外出尽量穿长袖长裤,裸露皮肤涂抹驱避剂,室内防蚊灭蚊要充分利用纱窗纱门、蚊帐及居室内喷洒灭蚊药等。加强人畜隔离手段,改善居住环境,降低居室周围的蚊虫密度,减少被蚊虫叮咬的机会;排除居住环境周围的各种积水(翻盆倒罐),清除杂草,减少其孳生地。

布病重点防护人群是与牲畜接触密切的一些职业人群及疫区和牧区的居民,如兽医、放牧员、饲养员、屠宰工、挤奶工及乳肉加工人员等。接触患病的羊、牛等牲畜时,要戴手套、口罩和防水围裙。不喝生奶,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出现疑似布病症状应该尽快就医。

图片

洪灾后可能出现的呼吸道传染病及预防

常见肠道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一般为冬春季,北方洪涝灾害时呼吸道传染病大规模流行的可能性较小。但我们仍不能放松警惕,需要了解下面的知识。

呼吸道传染病的致病原因很多,包括细菌、病毒、衣原体和支原体等等。传染病病人是呼吸道传染病最主要的传染源。所有呼吸道传染病都经空气传播,特别是在灾害发生后的居民安置点容易造成传播。一些呼吸道传染病也可以通过间接接触传播。人群普遍对呼吸道传染病易感,尤其是婴幼儿、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者。

如何预防:

★首先需要做好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等呼吸道传染病的疫苗接种,巩固免疫屏障。

★其次要注意早期隔离治疗病人、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有效的观察。

★第三,可结合实际情况,在暴发时对重点人群特别是少年儿童和老人开展预防性服药。

★第四,加强室内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挡口鼻,并注意手的卫生。

图片

★第五,应及时开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宣传,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