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部门信息公开 > 县行政审批局 > 政务信息公开年报

会昌县行政审批局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访问量:


今年以来,会昌县行政审批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县委关于推进双“一号工程”的决策部署,紧密围绕“放管服”改革打造新时代“第一等”营商环境各项目标任务,全力打响会昌“好惠办”政务服务品牌。人民日报江西频道、江西日报、江西改革、赣南日报、赣州新闻联播等各级媒体对我局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等方面取得的成效进行了多角度的宣传报道,年度各项工作和党的建设取得明显的成效,为全面优化我县“四最”营商环境、打造“三地一城”、建设“独好会昌”作出了积极贡献。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1.全方位推进模范机关创建。一是强化标准导向,充分发挥党组领学促学作用,研究细化学习教育安排,坚持用理论学习武装头脑,通过学习强国、干部网络教育平台、组织主题党日学习、党员入党谈心等方式、全覆盖开展学习教育,推动政治理论学习科学化常态化制度化。二是强化载体创建,紧扣党组织凝聚力、班子领导力、党员竞争力、干部执行力为目标,以结对帮扶、便民服务、环境整治为载体,扎实开展改作风、提质效“双抓双比”活动,常态开展新时代“共产主义星期六”活动,积极配合做好核酸检测“扫楼清零”专项行动,快速高效管控网格社区疫情防控,不断地激发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夯实模范机关创建基础。

2.持之以恒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是组织召开优化营商环境警示教育大会,引导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纪律意识,切实增强廉洁自律和拒腐防变能力。二是结合“改作风、提质效”集中整治月工作部署,认真组织开展“3·23”警示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振全局干事创业精气神。三是坚持用党员榜样强化作风,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三亮三创两服务”,以“关键少数”的自我革命,带动“绝大多数”的奋勇直追,形成积极向上、奋勇争先的工作氛围。四是建立分级审批和办件抽查机制,常态化开展办件抽查,加强对行政审批权运行的监督,不断强化风险防控筑牢廉政防线。

二、围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现审批效能提升

我县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建设高效服务型政府。一是按市级要求组建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县大数据中心成建制划转工作人员11名,并由县行政审批局直接管理。二是明确划转人员编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保障工作经费,通过划转选拔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优秀干部充实到行政审批局,以满足正常开展业务,从各单位划转审批人员10名,二次划转审批人员13名,选调人员7名,公开招录8名,已全部到岗完成上编,同时县里另安排了15名临聘人员指标,切实配齐审批力量,目前我局现有在编在岗干部职工63人。三是规范划转审批事项。按照省市关于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划转事项要求,已完成第一批14个部门实施的168个(子项286项)和第二批11个部门实施的67个事项的权限划转至县行政审批局,共整合划转事项353项,自202111月事项划转以来,共办理事项11227件,其中投资项目审批1063件、社会事务审批285件、市场服务审批9879件。

三、聚焦“放管服”重点改革任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1.狠抓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集成”审批制度改革。一是设立“一站式集成”审批专区,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分成项目策划生成、项目建筑许可、竣工验收备案三个阶段,做到全县政府投资项目、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由8163个工作日压缩至7545个工作日;中低风险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30个工作日。二是引进项目策划生成管理平台,出台项目策划生成管理办法,印发相关实施细则,截至目前,策划生成平台项目386个,工程项目“一站式集成”审批管理平台共办理365件。三是大力执行“容缺后补+承诺制”,针对主要材料齐全,次要材料不全的项目,在企业承诺后期补充完善的前提下,审批机关先予出具审批文件,缩短企业办事时限,目前通过“容缺后补+承诺制”办理审批事项35件,如中氟二期改建项目,通过“容缺后补+承诺制”办理项目备案和施工许可证,节约审批时间半个月以上。四是精准纾困解难,利用“一站式集成”审批的优势,靠前服务企业发展,组织踏勘工作专班与相关职能单位、编制单位及评审专家进行项目评审,为项目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截至目前,共为188个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持,切实提高项目建设的质效。

2.深化惠企政策集中兑现改革。一是按照“市级统建、市县共用”模式,依托“赣服通会昌分厅”,接入市“亲清赣商”惠企政策兑现平台,分三批上线了51项惠企政策事项。二是全面实行“线上一网 线下一窗”改革,出台《会昌县惠企政策兑现“线上一网 线下一窗”改革工作方案》和《会昌县惠企政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设立了4“惠企政策兑现专窗”和2000万元的惠企政策“资金池”,推动惠企纾困若干政策措施直接惠及市场主体,今年以来,我县共兑现各类惠企纾困政策资金13688.488万元,惠及企业2436家。三是做好我县在“亲清赣商”线上已兑现拨付的惠企资金数据补录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2354家企业13402万元惠企资金信息补录工作。

3.稳步推进“市县同权”改革和乡镇赋权。一是设立“市县同权”综合窗口受理岗2个,专窗6个,集中受理市县同权108项事项,其中市级审批权限直接下放10项、实质性审核权45项和服务窗口前移53项。202261日以来,“市县同权”改革工作总体运行平稳,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市县同权”改革事项业务办件达8252件(含自然资源及不动产登记业务),其中直接下放事项业务260件、下放实质性审核权事项业务7978件、服务窗口前移事项业务14件,“市县同权”联动系统办件量已达720件。二是强化审管互动,构建审批与监管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协调的科学运行机制,出台了会昌县审管协调联动管理办法(试行),加快审管互动平台建设进度,实现审管互动高效衔接三是坚持“开门搞改革”,制作了浅显易懂的办事指南并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对外公布,开设市县同权宣传专栏,详细讲解办理事项的各类要素,已更新至20期;我县作品《“市县同办”群众办事暖心爽心》荣获2022年江西省“振兴杯”政务服务职业礼仪技能竞赛赣州选拔赛二等奖。四是落实乡镇赋权,组织各单位与乡镇和城市社区管委会完成行政审批服务与执法权限赋权协议签订工作,共赋权107项,强化赋权单位对乡(镇)业务的指导和培训,今年共开展2期业务培训。

4.推进首位产业企业全生命周期(一链办)服务改革。县行政审批局从企业办事视角出发,探索首位产业企业全生命周期(一链办)服务改革,出台《会昌县首位产业企业全生命周期(一链办)服务改革实施方案》,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一是优化办事流程,三个阶段重塑企业全周期,将企业全生命周期涉及的审批服务分为项目引进、工程建设、生产经营三个阶段。二是细化改革举措,三项改革串联审批全链条,以提高审批效率为重点,探索“交地即交证”、“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推动项目审批全链条环环相扣。三是已梳理出《会昌县氟盐新材料产业事项目录清单》、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了“全产业一链办”专窗,并在“赣服通”上线赣州会昌县氟盐新材料产业链专区。

5.深化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改革。一是设置了“异地通办专窗”服务窗口,在“赣服通”会昌分厅上线部署了“跨省通办”主题专区,重点推动不动产、公积金、医保等系统实现“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进一步方便企业群众在外就近办事。二是推动“跨省通办”向闽粤湘赣周边城市延伸,与梅州市实现了11项的高频政务服务,与福建省武平县签订了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协议,正在与福建省漳平县沟通跨省通办协议签订事宜。

6.推进“一网通办”数字化改革。一是已梳理出“一网通办”在线办理事项37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清单40项,AI智能审批事项33项。二是我局结合省、市“赣服通”5.0版建设要求及我县实际,初拟我县“赣服通”5.0版建设方案,加快提升“赣服通”和“赣政通”平台使用率,11月份以来,我县“赣政通”用户日活跃率均保持在70%以上,“赣服通”使用度也有所提升。三是我局安排59名干部对接199个企业,结合营商环境“入企走访连心”活动,大力开展“电子印章”申领和“惠企通”平台注册,截至目前,我县“惠企通”平台注册累计注册企业2701户(共有纳税户12285家)注册率21.99%;申领电子印章企业1169,申领率9.52%四是实现企业开办“分秒计时”“一网通办”,个体开办0.5小时即可办结,企业开办0.5个工作日即可办结,推出40项行政审批“套餐服务”,将多个许可事项统一集中办理,推动企业开办和涉企经营许可、备案事项联审联批联办。

四、打造“好惠办”政务服务品牌,全面升级政务服务

1.推动全县政务服务效能全面提升。一是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受审分离模式,对政务服务中心原有窗口进行改革,设立82个综合窗口(其中24个通用综合窗口、58个分类综合窗口),通用综合窗口设置率99%,梳理编制了通用窗口受理事项清单458项,所有纳入通用综合窗口的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实行无差别受理,实现了通用综合窗口全覆盖。二是出台《会昌县政务服务县乡村三级联动建设工作方案》和《关于加快推进政务大厅“五化”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解决政务服务标准不统一、数据共享不充分、区域和城乡政务服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三是采用“以点带面”的原则,选取了麻州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作为示范点建设,介入麻州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设计工作,目前麻州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四是推行政务服务中心窗口人员服务规范,以每人3695元的标准采购定制统一工作服装,做到“着装统一、标准统一”。五是持续完善错时延时预约服务机制,在县、乡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全面推行错时延时预约服务,全面实现政务服务365“不打烊”,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今年1-11月,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各窗口共受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133192件,办结133190件,办结率99.99%,其中办结行政许可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128611件,收费事项3046件,收取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704.28万元。

2.加快推进新市民中心“五化”建设。一是以智能化“城市会客厅”的理念打造新市民中心,建筑面积近1.35万平方米,分地上三层、地下一层,设有八大窗口业务区、五大专区、两大服务区和部分预留窗口。二是按照“三集中三到位”改革任务,在现有28家入驻单位的基础上,推动交警、社保、就业、医保、退役军人事务、民政婚姻登记、残联、消防、公证、烟草等10家单位依申请事项进驻县政务服务大厅,实现“应进必进、应划必划”。三是新市民中心中心启用以后,将有38个部门进驻,进驻事项2420项,设置138个窗口,其中有32个综合窗口,可办行政许可事项890件,可网上申办810件,行政许可事项网办率达91%;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达91.8%;全流程网办率为55.38%。此外,有即来即办事项205项、不见面审批(零跑动)事项164项,真正实现“一栋楼办公、一站式服务”,必将大幅度提升我县政务服务水平。

3.做好县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运行工作。一是不断完善12345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工单转办督办工作考核每月编制《会昌县12345政府服务热线运行月报》,对群众集中反映较多、涉及多部门的工单,联合相关部门(单位)实地走访,详细了解群众诉求,提高群众满意率。今年以来,县12345热线管理中心受理群众诉求共计5153件,已办结5037件,按期办结率100%,总体办件满意率96.03%。不满意办件主要包括土地征用、城管执法、噪音扰民、环境污染、拖欠工资和工程款等。二是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政务平台、主流媒体等宣传阵地,对12345平台与110平台、县级热线平台、职能部门热线协调联动工作进行广泛宣传,引导群众正确拨打热线电话,扩大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社会影响力,目前微信公众号发布宣传稿11篇,政务公开平台上传12篇,市级媒体上稿1篇,悬挂宣传横幅4条,发放宣传单1500余张。

4.开展“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交易新模式。1-11月,我县开具3500余份电子保函,累计为3000多家投标企业释放资金约10.76亿元,电子保函率达93.4%,大大减轻了企业资金压力,提升了市场活力。截至目前,我县累计收退保证金800余笔,涉及金额累计9228.46万元,保证金占比6.6%,保证金及时退付率为94.12%,位列全市前列。通过“不见面”开标系统完成127个项目线上开标,依托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开展跨区域远程异地评标,已完成28宗远程异地评标项目的交易,涵盖水利工程、房建市政工程、交通工程及政府采购,实现了行业全覆盖,不见面开标率达100%,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率达100%,位列全市第一。

5.开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规范治理专项行动。一是通过微信公众号、县政府门户网站等多渠道向社会发布《会昌县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问题线索征集公告》,扩大专项行动宣传覆盖面,目前我县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专项治理经再次深入排查共收到4条问题线索。二是公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信息,依托江西省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平台,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实行清单管理,向社会公布我县可办中介服务事项68项,公开入驻中介机构11家,入驻业主单位11家,发布中介选取项目26个。三是我县各单位对中介服务机构脱钩改制情况、中介服务市场秩序规范情况、中介服务收费情况、中介服务要素公开情况等开展自查自纠,经查,我县各单位共自查项目40个,机构17个,未发现相关违规问题。四是开展“小鬼难缠”“中梗阻”等营商环境领域作风不实问题专项治理,截至目前,未收到相关问题线索。

6.不断提升改革创新能力和水平。一是邀请法律顾问对干部职工、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副主任开展行政许可法和行政诉讼法专题培训和县政务服务中心和乡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窗口人员礼仪培训,同时各股室每月在内部开展审批业务培训,不断加强行政审批能力水平建设。二是深入企业调研“园区事园区办”,将尽快推动园区审批场所建设,配齐配强园区审批工作人员,采取“园区企业点单+服务窗口前移”模式,梳理公布园区“马上办”和“帮代办”等2个事项清单,畅通线上线下办事渠道,最大程度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三是全面对标大湾区,学习借鉴“放管服”改革,组成考察学习组先后前往广东省东莞市、深圳市开展实地考察学习,对东莞市民服务中心大厅布局、窗口设置、办事流程、运行机制等先进经验和做法进行了深入学习,不断增强打造全市营商环境一等县区的信心决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