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决策公开 > 政策解读

【新闻发布会解读】改造老旧小区 打造宜居环境

访问量:


    11月29日,我县召开“改造老旧小区打造宜居环境”新闻发布会。会议邀请县住建局城乡建设管理股副股长谢晓芳等出席,介绍我县改造老旧小区工作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自2019年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以来,县住建局已完成改造小区17个,共惠及居民3896户,完成投资1.27亿元。今年正在实施改造的片区9个,共惠及居民8059户,预计投资1.7亿元。为改善我县老旧小区的居住环境,提升服务功能,切实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县住建局多措并举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一是着力破解“老旧破小散”,连片打包、整体推进,带动片区升级改造。结合我县老旧小区破小分散、点多面广的现状,该局按照就近打包、统筹实施的原则,提出“整合资源、盘活存量、创造空间,统一规划设计,实施片区改造,实现连片更新”的改造思路,对符合老旧小区改造政策的房屋,按照地理位置成片打包,从居民迫切反映的问题出发,重点改造完善小区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比如:新增停车位及电动车充电桩、燃气管道安装到户、通信四线进行桥架规整、消除城市蜘蛛网、布设消防管网系统,设置出入口车禁管理系统和智慧安防系统等,着力改善老旧小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和设施环境。

    二是着力破解“空中蜘蛛网”,抓好“四网合一”和强弱电下地提升空间环境。为整治强弱电线违规架设、胡乱附挂和私拉乱接等情况,通过与电信、移动、联通和广电网络和供电等部门共同努力,采取拆除废线、归并散线、四线合一、整合入箱、电线下地等措施,使改造后的墙面线槽整齐分布,分线箱与墙面融为一体,与原先电线、网线、电话线纵横缠绕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整个小区的用线既安全便捷,又干净整洁,空间通透美观。

    三是着力破解施工管理难题,高标准抓好项目改造质量。按照分片实施、整体推进的办法,科学合理组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缩减施工工期,做好安全防护,落实工程质量监管,尽量减少施工给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和不便。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严格落实节假日值班值守制度和事故报告制度,全面预防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文字实录

    记者(1):近4年来,我县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赢得了居民的一致好评,不仅改善了老旧小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功能,居民出行也更加便利,请问今年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住建局是怎么做的呢?

    谢晓芳: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回答。

    一是对我县的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明确责任干部,安排专人驻点对接调度,全面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及时发现遇到的问题,并立即协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

    二是建立并实行重点工程、重点项目责任制。对全年目标任务进行按月量化分解,制定项目每月任务清单,落实责任主体,明确各个项目进度和质量要求,科学调度全面推进。

    三是加大督查力度,采取实地查看、随机走访等多种方式督查项目进展情况,实行重点工程动态监督管理,确保重点工程建设高效有序推进。

    谢谢!下面,请记者朋友继续提问。

    记者(2):请问接下来这项工作怎么来开展呢?

    答:好,谢谢记者的提问。今年的老旧小区共改造9个片区,即城西片区、墩脑片区、老县委片区、湘南新城片区、小康楼片区、老电影院片区、时代广场片区、富佳花园片区和长巷片区。总改造面积73.1万平方米,改造楼栋数430栋,惠及居民8059户,计划总投资1.7亿元。目前已进场开工建设,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0%,预计春节前可全面完工。接下来,我们局将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一是积极争取改造资金。多方筹资、拓宽资金渠道。积极向上争取上级补助资金,采取上级补助一部分,管线专营单位筹资一部分,引入社会资本投资一部分、政府出资一部分等方式,争取到更多的资金用于老旧小区的改造投入。

    二是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宣传先行,做实做细群众工作。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千家万户,很多群众对改造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为把旧改这项民生工程做成民心工程,取得居民的理解与支持,我们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反复上户与居民沟通解释,向居民广泛宣传改造政策,邀请居民代表共同参与到设计环节,向群众提供改造菜单,对居民反映集中的改造内容进行优化调整。让居民看到改造成果,最大程度争取居民的支持配合。在改造实施过程中邀请居民代表共同参与监督管理,提升居民参与度,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居民的诉求及时反馈、共同上户化解居民矛盾,提升居民满意度和支持率。

    三是持续加强后续管理。要建章立制、长效管理。要创新建成后小区的物业管理服务机制,通过引进专业化物业服务公司、业主自治及社区管理等方式进行统一管理。制定出台老旧小区物业服务管理办法,因地制宜完善小区秩序维护、保洁服务、绿化养护及设施维修等制度,建立实用性强、便于操作的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机制,创建干净整洁的宜居生活社区。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