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决策公开 > 政策文件

【有效】《会昌县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

访问量:

会府发20237

会昌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会昌县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三年行动划(2023-2025 年) 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城市社区管委会,县政府有关部门,县属、驻县有关单位:

经县政府研究,现将《会昌县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3817


会昌县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江西省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赣府发〔20231号)以及市政府《赣州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赣市府发〔20236号)文件精神,全面提升我县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与水平,增加优质健康资源供给,强化医防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和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助力健康会昌建设,打造赣南东部特色医疗高地,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及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力争用三年时间,促进全县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提质增效,实现一年有突破、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着力推进赣南东部特色医疗高地建设,为全面建设独好会昌”“健康会昌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二、工作目标

一年有突破,补齐能力短板。到2023年底,八大能力提升行动全面启动实施并取得初步成效,疫情防控能力基本达到大规模疫情应对处置要求。

两年见成效,推动内涵发展。到2024年底,公共卫生能力、医疗服务能力、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中医药服务能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信息化等内涵式发展要素得到强化。

三年大变样,实现量质齐升。到2025年底,建立适应时代新要求、满足群众新期盼、体现会昌特色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城乡区域资源布局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配置更趋均衡,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医疗服务整体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健康会昌建设迈上新台阶,人民群众卫生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到2025年底,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5%,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7.5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6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3.1人。

三、重点任务

(一)公共卫生能力提升行动

1.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持续提升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标准化水平,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能力建设。力争到2023年底,完成县疾控中心实验室标准化装修,计划购置原子吸收光谱仪等仪器设备,力争实验室检测项目由55项提高到89项,检测能力达75.4%2024年计划购置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等仪器设备,力争实验室检测项目由89项提高到102项,检测能力达86.44%2025年计划购置时间飞行质朴仪等仪器设备,力争实验室检测项目由102项提高到118项,检测能力达100%,确保县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能力达标。强化检验学科建设,不断提升理化检验检测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诊断和溯源能力。力争到2025年底,启动智慧疾控应用建设,对接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体系,提升整体信息化效率。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与传染病定点医院建立会商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及疫情联合处置能力。力争到2024年底,推动全县公立医疗机构实现公共卫生科室设置全覆盖。〔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发改委、县教科体局、县委编办〕

2.提升重大疫情应急处置能力。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提升核酸检测质效,优化完善、精准开展核酸检测。依托现有条件储备应对突发传染病防控所需的集中隔离资源,优化集中隔离资源的统筹调配,完善梯次储备方案。到2023年底,按照不低于每万人配备1名流调人员标准做好三级流调队伍配备。〔责任单位:县卫健委〕

3.提升重大疫情救治能力。推进县级医院救治能力提升工程,至少设有1个独立的传染病专区,床位数不低于50张。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加强多部门协同,确保定点医院人员、设备、物资保障,切实加强定点医院医疗救治能力。强化专业队伍建设,提升综合医院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西医协同救治能力。建立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网络和应急救治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全县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推进定点医院、亚(准)定点医院达标化建设,规范重症救治床位(含可转换重症救治床位)设置管理,加强呼吸、感染、重症等重大疫情救治相关学科建设。〔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卫健委〕

4.促进健康教育行动。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工作和健康促进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力争到2024年底,全县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均设置相关部门(科室)负责健康教育工作。拓宽健康知识普及渠道,加强与县融汇文化传媒合作,在会昌电视台开设《健康会昌》专栏,每周播出一期,着力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到2025年底,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委宣传部〕

5.加强医药产业建设。打造以创新药品为主体,以特色医疗、医药物流、康养旅游等为延伸的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强化会昌医药健康产业园的核心基地功能。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做强产业规模,力争到2025年底,江西芙蓉药业有限公司迈上2亿元新台阶,到2025年底,力争全县医药健康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5亿元。〔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工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发改委、县科创中心〕

(二)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行动

6.推进医疗服务中心建设。扎实推进胸痛、卒中、创伤等急诊急救三大中心升级,力争到2025年底,达到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国家综合防治卒中中心、国家级初级创伤急救中心;到2025年底,基本建成肿瘤防治中心、慢病管理中心、微创介入中心、麻醉疼痛诊疗中心、重症监护中心等临床服务五大中心;以县域紧密型医共体为平台,合理配置县域医疗资源,到2025年底,基本建成医学影像中心、心电诊断中心、医学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和消毒供应中心等县域医疗资源共享五大中心;力争到2025年底,会昌县人民医院二期项目、妇保院整体搬迁项目、会昌县中医院提升改造项目、赣州市会昌县疾控能力提升及区域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项目、会昌皮肤病医院建设项目等项目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发改委、县市场监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科创中心〕

7.遴选培育临床重点专科。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到2023年底、2024年底、2025年底,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建成数量每年达到10个以上,重点向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专科倾斜。到2025年底,力争打造8个省、市级领先学科。〔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发改委〕

8.提升紧急医学救援能力。推进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设,到2025年底,按每1万人口配置1辆救护车(指纳入辖区120统一调度的车辆),且负压救护车占比不少于40%的要求,逐步实现车辆配备,平均急救呼叫满足率达到95%。合理配置救护车随车工作人员,确保人车适配、满足转运需要。〔责任单位:县卫健委〕

9.加强采供血机构能力建设。2025年底,县域内至少设置1个固定采血点。巩固无偿献血者及其亲属用血直报成果,推动无偿献血三免政策更好落地。〔责任单位:县卫健委〕

10.加快精神卫生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2025年底,上善精神病医院、昌宁精神病医院设立心理门诊,县人民医院设立精神(心理)科门诊。全面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精训全县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家族教育关家帮扶队伍、心理志愿服务队伍,提升既有人才队伍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充分发挥现有卫生、教育、政法、妇联、工会行业主管心理服务平台和场所,推动社会心理服务走深走实。〔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委政法委、县委编办、县教科体局、县妇联、县总工会〕

11.建立社区基本健康医疗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健康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是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加快建设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社区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促进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更好地满足居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投入,在县城区建设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参照基层卫生综合改革要求,核定岗位数。到2023年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卫生服务站完成选址等前期工作;到2024年底,建成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备基本健康卫生服务功能;到2025年底,十站一中心全面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城市社区管委会、县发改委、县人社局、县委编办、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

(三)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

12.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新核定乡(镇)卫生院岗位数,根据县政府办《关于印发加强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会府办字〔202026号)文件要求,落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财政保障、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持续推进乡村一体化和乡聘村用,为乡聘村用人员按规定购买养老保险、医疗责任保险,乡聘村用人员医疗责任保险由聘用单位缴交。〔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发改委、县人社局〕

13.补齐基层公共卫生短板。加大县级财政投入,加强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门诊)建设,到2023年底,筠门岭镇、右水乡、高排乡、晓龙乡、珠兰乡、站塘乡、中村乡、文武坝镇、麻州镇、庄口镇、庄埠乡、白鹅乡、小密乡、永隆乡等14个乡(镇)卫生院设立标准的发热诊室;到2025年底,周田镇、西江镇等2个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立发热门诊,其余乡(镇)卫生院设立标准的发热诊室。加强乡(镇)卫生院院前急救能力,依托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急救中心资源,到2023年底,筠门岭镇、周田镇、麻州镇、文武坝镇、庄口镇、西江镇等6个乡(镇)卫生院建立急救站或具备院前急救救护车出诊站点,到2025年底,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达到基本标准或推荐标准的乡(镇)卫生院,建立急救站或具备院前急救救护车出诊站点。根据国家、省、市卫生健康委有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科建设要求,加快实施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标准化建设项目。到2023年底,周田镇、西江镇、庄口镇、文武坝镇、麻州镇、筠门岭镇、站塘乡、右水乡、高排乡、晓龙乡、珠兰乡、白鹅乡、小密乡等13个乡(镇)建成标准化公共卫生科。到2025年底,全县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建成标准化公共卫生科。推动村卫生室建设提档升级,提高村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到2023年底,65%的村卫生室达到基本标准以上,到2025年底,全县80%的村卫生室达到基本标准、20%的村卫生室达到推荐标准。〔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发改委〕

14.提升基层医疗救治能力。加大县级财政投入,实施乡(镇)卫生院标准化项目建设,对西江镇、洞头乡、右水乡、筠门岭镇、麻州镇、庄口镇、珠兰乡、站塘乡、富城乡、高排乡、文武坝镇、筠门岭镇长岭等12个乡(镇)卫生院实施整体搬迁和改扩建项目,到2023年底,西江镇、右水乡、洞头乡、筠门岭镇、长岭等5个乡(镇)卫生院项目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其余乡(镇)卫生院力争在2025年底前投入使用。实施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建设项目,到2025年底,周田镇中心卫生院、西江镇中心卫生院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实施基层首诊能力提升项目,改善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到2023年底,配备便携式彩超等一批急需设备;到2025年底,配备常用诊疗设备。组织二级及以上医院对口支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2022年对口支援的基础上,到2023年底,实现受援乡(镇)卫生院全覆盖。实施基层特色科室建设项目,发展中医、康复、妇产、肛肠、皮肤、骨伤、体检、口腔、眼科、老年科等专科专病特色科室,形成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医院功能互补、差别化发展的新格局。到2023年底,筠门岭镇、周田镇、站塘乡、麻州镇、文武坝镇、庄口镇、西江镇等7个乡(镇)卫生院建成有特色科室。到2025年底,全县70%以上乡(镇)卫生院建成特色科室。〔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发改委〕

(四)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

15.提升中医药特色优势服务能力。2023年底,会昌县公立中医院全面投入使用。推进县中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依托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并按要求规范接入中医馆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县中医院省级基层特色康复科建设,到2025年底,县中医院设置康复科室两个。〔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委编办〕

16.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县公立中医院回购交接工作,完善公立中医院基础建设争取县中医院申报三级中医医院。支持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设立中医馆、中医阁中医综合服务区,配备中医师。到2025年底,实现100%的乡(镇)卫生院、80%的村卫生室提供中医药服务;组织部分乡(镇)卫生院中医馆积极打造基层旗舰中医馆。积极申报国家及省级中医药名师工作室,大力培养我县师承中医药中青年骨干人才。〔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发改委〕

17.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推进荣昌谷枳壳示范园申报定制药园项目,协同相关部门推进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枳壳、灵芝、艾草等中药材。推进热敏灸产业与中医药健康旅游、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组织符合条件的乡(镇)申报基层热敏灸综合服务区建设项目。〔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局、县文广新旅局〕

(五)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行动

18.提升优生优育服务能力。落实婚姻登记机构和婚检机构紧邻设置,婚检率稳定在98%以上,全面开展婚育一站式服务,提供涵盖免费婚检、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生育登记服务、优生优育指导等生育全过程服务。加强产前筛查和诊断规范管理,县级实现产前筛查机构全覆盖。推进出生缺陷三级预防闭环管理。开展优生优育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建立一支优生优育指导专家队伍,到2025年底,各乡(镇)优生优育指导中心覆盖率达到50%以上,积极探索以幼儿园和托育服务机构为基础的向日葵亲子小屋项目建设,促进优生优育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民政局、县教科体局、县妇联、县计生协会、县妇保院、各乡(镇)人民政府、城市社区管委会〕

19.提升托育服务能力。支持托育行业发展。建设全县托育综合一体化服务中心,提供普惠性托育服务及行业指导、家庭育儿指导等综合服务。启动托育人员能力提升专项计划,十四五期间托育从业人员接受职业教育比例达到80%以上。推动智慧托育平台建设,加强托育综合监管,努力以多元服务满足城乡家庭的不同需求,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大力发展公办或普惠性托育机构,加快打造社区托育中心,推动托育一体化,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业园区等用人单位,单独或联合相关单位,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福利性的婴幼儿托育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公共医疗卫生机构探索医育结合模式,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将托育服务场所建设纳入新建小区规划之中,与养老机构、幼儿园等建设同规划、同施工、同使用。至十四五期末,实现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公办普惠性托育机构,城市社区托育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80%以上,每千人常住人口托位达到4.5个,推动成立婴幼儿照护服务行业协会。〔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发改委、县人社局、县教科体局、县民政局、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工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总工会、各乡(镇)人民政府、城市社区管委会〕

20.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以县妇保院为龙头,全面提升全县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完善妇幼专科服务项目,进一步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专科。力争到2023年底,县妇保院完成整体搬迁工作,建立乳腺专科、小儿外科、不孕不育症专科等特色门诊;力争到2025年底,县妇保院开放床位数规模扩大至400张,加强高质量儿童康复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新生儿救治中心标准化建设,重点打造妇幼中医特色专科门诊。建设完善微生物实验室,全力打造全县妇幼健康服务能力体系,力争县妇保院具备创建三级妇幼专科医院水平能力。〔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发改委〕

21.提升老年健康服务能力。推进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到2025年底,基本形成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建设布局。扩大安宁疗护服务供给,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开展安宁疗护服务,规范安宁疗护服务机构工作。扩大安宁疗护服务供给,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开展安宁疗护服务,规范安宁疗护服务机构工作。加快全县医疗机构适老化改造进程,推进西江卫生院公立医养结合示范点建设,打造两个基地(示范基地、培训基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民政局、县发改委、县医保分局〕

22.提升职业健康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全县职业健康监测体系,提升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能力,确保医用辐射防护监测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县人民医院职业病体检能力建设。以县疾控中心为龙头,完善职业病及危害因素监测与风险评估技术支撑网络。力争到2025年底,建立县级职业卫生质量控制中心、职业病健康检查质量控制中心,全面提升全县职业卫生监督辅助执法水平。〔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人社局、县医保分局〕

23.提升家庭健康服务能力。开展健康家庭建设活动,推动各乡(镇)、城市社区家庭健康服务阵地建设和家庭健康指导员队伍建设。力争到2023年底,家庭健康服务中心和家庭健康指导员实现村(社区)全覆盖;到2025年底,30%以上的家庭健康指导员经规范化培训并考核合格,全面保障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实现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就医绿色通道;到2025年底,暖心家园覆盖50%以上乡(镇)和社区。〔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计生协会、县总工会、各乡(镇)人民政府、城市社区管委会〕

24.促进青春健康教育行动。大力推进青春健康进校园活动。一是组建青春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队伍。各学校统筹社会力量组建青春健康教育队伍,选配综合素质强、热爱青春健康教育工作的专职教师、心理辅导老师、校医、工会妇女委员或志愿者等作为青春健康教育培训专家(师资)、主持人或青春健康指导老师;二是建立青年服务志愿者队伍。高校和有条件的高中(职高)支持青春健康同伴社建设,培养一批致力于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服务的青年志愿同伴教育者,支持学生社团,志愿者开展青春健康知识宣传教育;三是加强青春健康教育服务阵地建设。各校要因地制宜、统筹协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支持建设青春健康教育服务阵地,有条件的学校通过新建或整合方式,建立集宣传、教育、培训、咨询等服务为一体的青春健康俱乐部,青春健康俱乐部要符合青少年特点和学校需求,拥有统一标识,有工作人员,日常管理制度,资料档案库,经常开展活动,能够良性运转和持续发展。〔责任单位:县教科体局、县卫健委、县计生协会、各乡(镇)人民政府、城市社区管委会〕

(六)人才培养和医教研协同创新能力提升行动

25.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方式,定期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活动,通过周末工程师、名医工作室(站)、远程医疗等灵活形式,柔性引进优秀高层次人才(团队)。〔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

26.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养力度,2022-2024年连续三年申报公共卫生医师定向培养计划,切实保障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和监督执法工作的人员需求。到2025年底,所有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有符合资质要求的专业人员专职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职业病防治、监督执法等骨干人才培训,到2025年底,县、乡两级职业病防治人才培训100余人次。〔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委编办、县人社局〕

27.加强基层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医学定向生培养计划,继续实施卫生人才双向交流,力争到2025年底,培养23名全科医生到全县的乡(镇)卫生院工作。〔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委编办、县教科体局、县人社局〕

28.推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以县人民医院为基础,申报建设为市级临床教学培训基地,每年对县域内临床医师开展实践能力培养工作,提升全县诊疗服务水平。大力支持和君职业学院、会昌中专开设与老年健康、婴幼儿照护等相关的专业。〔责任单位:县教科体局、县卫健委、县人社局〕

29.加强医学创新能力建设。2025年底,实施一批卫生健康科技创新重点项目。设立科技+区域医疗中心科技计划联合项目和资金,引导和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不断提高研发投入水平,力争三级公立医院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责任单位:县科创中心、县卫健委、县发改委〕

30.强化生物安全体系建设。2025年底,不断完善县疾控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硬件实施建设。所有技术人员每年通过培训持证上岗,修订和完善《生物安全应急预案》,确保不发生生物安全事件。〔责任单位:县卫健委〕

(七)智慧卫健能力提升行动

31.推进智慧卫健应用建设。启动互联网医院建设(试点),选取基础条件较好的县人民医院为依托,建设成在线复诊和常规咨询、问诊、处方、支付及药品配送为一体的互联网医院(试点)。推进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到2024年底,县人民医院、妇保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级别达到3级,智慧服务平均级别达到2级,智慧管理级别达到1级,智慧服务参评率达90%,智慧管理评估率达70%。统筹整合资源,依托掌上医疗、数字会昌独好通运用等按照市级要求,接入全市卫健行业便民服务与业务协同门户,聚焦公共卫生、医院管理、医疗救治、中医药服务、人口家庭管理等业务领域,加快推进家医公卫信息系统、妇幼信息系统、智慧卫监信息系统等应用建设。到2025年底,完成家医公卫信息系统应用建设工作,推进家庭医生制度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医保分局、县行政审批局〕

32.推进健康信息共享协同。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将县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打通市数字健康云平台、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市大数据交换平台,整合优质医疗信息资源,推动与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加快推进全县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电子居民健康档案和影像资料共享调阅,加强县、乡两级卫生健康远程医疗和信息化设备配备。力争到2025年底,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普遍推广电子居民健康档案调阅应用,推动健康信息共享和检验检查结果互认。〔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行政审批局、县医保分局〕

(八)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提升行动

33.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系统。2023年底,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测多点触发预警系统,加强食源性疾病溯源和关联性分析;到2024年底,对全县所有临床医生食源性疾病监测内容进行培训,熟练掌握食源性疾病监测分类和流程;到2025年底,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库,构建风险评估模型,绘制重点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风险地图,不断提升全县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市场监管局、县教科体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民政局、县文广新旅局、县委网信办、县工信局、县科创中心〕

34.构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开展农产品源头安全、生产环节质量安全、流通环节质量安全、餐饮环节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到2023年底,开展食品中微生物及致病因子监测;到2024年底,开展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到2025年底,推进富硒、预制菜、脐橙、油茶等有关食品的安全标准研究和跟踪评价工作,助推食品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商务局、县卫健委、县教科体局、县民政局、县文广新旅局、县委网信办、县工信局、县科创中心〕

35.培育营养健康惠民体系。培训营养指导员,组建食品营养专家队伍,力争到2025年底,实现每万人配备至少1名营养指导员。到2023年底,创建一所营养健康示范学校,一个营养健康食堂(餐厅)和一个营养健康社区;到2024年底,推动县人民医院设置营养科室,提升营养诊疗的应用占比,发挥营养干预在治疗周期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合理膳食宣传,对于营养相关的肥胖、营养不良等人员进行行为指导。〔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委编办、县人社局、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委、县市场监管局、县教科体局、县民政局、县科创中心、县机关事务管理中心〕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单位要细化工作措施,高质量谋划、高效率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各项任务。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联系,强化协调配合,健全信息共享机制,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要素保障,凝聚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强化投入保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卫生健康领域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利用多渠道资金加大对卫生健康工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投入模式,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各级财政资金、地方政府债券资金、转移支付资金、单位自筹资金及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保障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县财政部门要统筹安排,强化资金保障。要不断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关心关爱,遵循卫生健康行业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健全以服务水平、质量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科学合理确定并动态调整公立医疗卫生单位的薪酬水平,不断优化执业环境,保障身心健康,增强医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统筹推进。各有关部门要立足自身职责,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大计划实施力度。县卫健委要发挥行业主管作用,加强沟通联络,及时帮助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问题;县直有关部门要加大服务力度,靠前主动协调服务。各有关部门要坚持过紧日子思想,精打细算,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四)强化督导考核。各有关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加强跟踪问效,全面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投入到位、见到实效。强化考核评价,总结典型做法,推广先进经验,形成示范引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对工作推进不力、落实不到位的责任单位和相关责任人进行约谈或通报批评,确保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附件:《会昌县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年)》重点项目清单


《会昌县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重点项目清单

序号

重点项目

建设目标

备注

1

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2025年底,急诊急救三大中心达到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国家综合防治卒中中心、国家级三级创伤急救中心标准;基本建成肿瘤防治中心、慢病管理中心、微创介入中心、麻醉疼痛诊疗中心、重症监护中心等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基本建成医学影像中心、心电诊断中心、医学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和消毒供应中心等县域医疗资源共享五大中心

2

提升全县重大疫情救治能力

建成独立的传染病专区,病床数不少于50张。

3

强化公共卫生能力建设

2023年底,县疾控中心业务用房建设全面完工;到2025年底,力争县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能力达100%,确保县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能力达标。

4

推进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力争每年建成县级临床重点专科至少10个,重点向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专科倾斜。到2025年底,力争打造8个省、市先进学科。

5

加强生物医药产业建设

力争到2025年底,江西芙蓉药业有限公司迈上2亿元新台阶,到2025年底,力争全县医药健康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5亿元。

6

开展县域综合医改建设项目

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选取23个乡镇卫生院与县级龙头医院开展县域医共体试点。

7

开展基层特色科室建设

2023年底,筠门岭镇、周田镇、站塘乡、麻州镇、文武坝镇、庄口镇、西江镇等7个乡(镇)卫生院建成有特色科室。到2025年底,全县70%以上乡(镇)卫生院建成特色科室。

8

积极实施公办托育服务能力建设工程

建立一支优生优育指导专家队伍,到2025年底,各乡(镇)优生优育指导中心覆盖率达到50%以上,依托幼儿园和托育服务中心,实施向日葵亲子小屋促进优生优育服务体系。

9

强化职业健康技术服务质量控制

力争到2025年底,建立县级职业卫生质量控制中心、职业病健康检查质量控制中心,全面提升全县职业卫生监督辅助执法水平。

10

实施卫生健康科技创新重点项目

2025年底,实施一批卫生健康科技创新重点项目。

11

重点支持普惠性城市社区托育中心建设

一是十四五期间托育从业人员接受职业教育比例达到80%以上;二是十四五期末,实现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公办普惠性托育机构,城市社区托育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80%以上,每千人常住人口托位达到4.5个。

12

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

力争到2025年底,不断完善县疾控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体系,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硬件实施建设。

13

推动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

大力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到2025年底,100%的家庭医生团队可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

14

加强县中医医疗机构特色康复中心建设

2025年底,县中医院须设置康复科室2个。

15

加强采供血机构能力建设

2025年底,至少设立1个固定采血点。

16

家庭健康促进行动项目体系建设

建设家庭健康服务中心阵地。建设一批家庭健康服务中心,力争到2023年底,家庭健康指导员实现村(社区)全覆盖。

建立家庭健康指导员队伍。力争到2025年底,30%以上的家庭健康指导员经规范化培训并考核合格。

促进青春健康教育行动。一是组建青春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队伍。二是建立青年服务志愿者队伍。三是加强青春健康教育服务阵地建设有条件的学校通过新建或整合方式,建立青春健康俱乐部。

暖心家园阵地建设。到2025年底,暖心家园覆盖50%以上乡(镇)和社区。

建立优生优育服务体系。到2025年底,各乡(镇)优生优育指导中心覆盖率达到50%以上。

17

推进传染病医疗机构建设

本县相关定点医院至少保证建设有一个独立的传染病专区,床位数不低于50张。

18

健全完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

推进定点医院、亚(准)定点医院达标化建设。

19

持续提升核酸检测质效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提升核酸检测质效,优化完善、精准开展核酸检测工作。

20

推进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设

2025年底,按每1万人口配置1辆救护车(指纳入辖区120统一调度的车辆),且负压救护车占比不少于40%的要求,逐步实现车辆配备,平均急救呼叫满足率达到95%。

21

推进基层医疗机构设备升级改造建设

2023年底,配备便携式彩超等一批急需设备;2025年底,配备常用诊疗设备。

22

推进发热诊室(门诊)建设

2023年底,筠门岭镇、右水乡、高排乡、晓龙乡、珠兰乡、站塘乡、中村乡、文武坝镇、麻州镇、庄口镇、庄埠乡、白鹅乡、小密乡、永隆乡等14个乡(镇)卫生院设立标准的发热诊室;到2025年底,周田镇、西江镇等2个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立发热门诊。

23

推进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建设

2025年底,西江镇中心卫生院、周田镇卫生院达到二级医院服务能力。

24

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

力争到2025年底,县妇保院开放床位数规模扩大至400张,县妇保院具备创建三级妇幼专科医院水平能力。

25

加强合格住院医师培养

每年培养5名左右合格住院医师。

26

推进基层公共卫生科标准化建设

2023年底,周田镇、西江镇、庄口镇、文武坝镇、麻州镇、筠门岭镇、站塘乡、右水乡、高排乡、晓龙乡、珠兰乡、白鹅乡、小密乡等13个乡(镇)建成标准化公共卫生科。到2025年底,全县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建成标准化公共卫生科。

27

加强基层中医馆内涵服务建设

2022年已在麻州、珠兰、筠门岭卫生院开展基层中医馆内涵提升服务建设,积极向省、市申报建设资金,逐步做到全县全覆盖。

28

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在上善精神病医院、昌宁精神病医院设立心理门诊,县人民医院设立精神(心理)科门诊。

全面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平台,依托村(居)综治中心,设立心理咨询室。

29

建立社区基本健康医疗服务体系

2023年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卫生服务站完成选址等前期工作。

2024年底,建成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备基本健康卫生服务功能。

2025年底,十站一中心全面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30

推进定制药园项目建设

推进荣昌谷枳壳示范园申报定制药园项目,协同相关部门推进中药材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枳壳、灵芝、艾草等中药材。推进热敏灸产业与中医药健康旅游、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组织符合条件的乡镇申报基层热敏灸综合服务区建设项目。

31

启动智慧卫监、疾控应用建设

力争到2025年底,启动智慧疾控应用建设,对接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体系,提升整体信息化效率。

32

加强省级中医药中青年骨干人才和省级师承人才培养

积极申报国家及省级中医药名师工作室,大力培养我县师承中医药中青年骨干人才。

33

加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人才队伍建设

2025年底,全县疾控中心卫生技术人员不低于编制总额的70%。职业病防治人才培训达300余人次。

34

开展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

继续实施医学定向生培养计划,继续实施卫生人才双向交流,力争到2025年底,培养23名全科医生到全县的乡镇卫生院工作。

35

推进灸养结合的基层热敏灸综合服务区建设

组织部分乡(镇)卫生院积极打造灸养结合的基层旗舰中医馆,力争2025年建设项目至少2个。

36

加强职业病防治骨干人才培训

加强职业病防治、监督执法等骨干人才培训,到2025年底,全县职业病防治人才培训300余人次。

37

推进三级公立医院全面落实公共卫生首席专家制度

2025年底,县内三级公立医院公卫首席专家设置率达到100%

38

启动智慧托育应用建设

2025年底,完成智慧托育应用建设工作。

39

开展基层对口支援项目

2023年底,实现受援乡(镇)卫生院全覆盖。

40

健全出生缺陷防治网络

力争到2025年底,全县成立出生缺陷防治管理中心,实现产前筛查机构和婚检婚登机构紧邻设合理设置。

41

加强安宁疗护机构建设

扩大安宁疗护服务供给,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开展安宁疗护服务,规范安宁疗护服务机构工作。

42

推进老年医学科建设

2025年底,基本形成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建设布局。加快全县医疗机构适老化改造进程,推进西江卫生院公立医养结合示范点建设,打造两个基地(示范基地、培训基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43

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

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方式,定期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活动,通过周末工程师、名医工作室(站)、远程医疗等灵活形式,柔性引进优秀高层次人才(团队)。

44

实施卫生人才服务团项目

加大对公共卫生医师规范化培养力度,2022-2024年连续三年申报公共卫生医师定向培养计划,切实保障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和监督执法工作的人员需求。到2025年底,所有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有符合资质要求的专业人员专职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职业病防治、监督执法等骨干人才培训,到2025年底,县、乡两级职业病防治人才培训100余人次。

45

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建设

2023年底,会昌公立中医院全面投入使用。

46

推进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

县人民医院启动互联网医院建设(试点),县人民医院、妇保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级别达到3级,智慧服务平均级别达到2级,智慧管理级别达到1级,智慧服务参评率达90%,智慧管理评估率达70%

47

促进健康教育行动

争取到2024年底,全县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均设置相关部门(科室)负责健康教育工作。拓宽健康知识普及渠道,加强与县融汇文化传媒合作,在会昌电视台开设《健康会昌》专栏,每周播出一期,着力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到2025年底,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

48

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

2023年底,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测多点触发预警系统,加强食源性疾病溯源和关联性分析;到2024年底,对全县所有临床医生食源性疾病监测内容进行培训,熟练掌握食源性疾病监测分类和流程;到2025年底,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库,构建风险评估模型,绘制重点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风险地图

49

构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

开展农产品源头安全、生产环节质量安全、流通环节质量安全、餐饮环节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到2023年底,开展食品中微生物及致病因子监测;到2024年底,开展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到2025年底,推进富硒、预制菜、脐橙、油茶等有关食品的安全标准研究和跟踪评价工作,助推食品产业发展。

50

培育营养健康惠民体系

培训营养指导员,组建食品营养专家队伍,力争到2025年底,实现每万人配备至少1名营养指导员。到2023年底,创建一所营养健康示范学校,一个营养健康食堂(餐厅)和一个营养健康社区;推动县人民医院设置营养科室,提升营养诊疗的应用占比,发挥营养干预在治疗周期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合理膳食宣传,对于营养相关的肥胖、营养不良等人员进行行为指导。


 视频解读:《会昌县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