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是“两代伟人奠基、革命元勋荟萃”的红土地,是双拥工作的重要孕育地和发祥地之一,毛泽东曾在这里留下了拥军优属的光辉足迹,邓小平曾在这里开创了苏区时代“共产主义礼拜六”双拥活动。近年来,会昌县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事关全局的政治任务常抓不懈,围绕“六个聚焦”,构建“六化”机制,探索出一条具有会昌特色的双拥新路。
聚焦夯基础,构建长效化推进机制。立足于打基础、管长远,抓住关键节点,建立高效落实推进机制,确保双拥工作落实落细、常态长效。一是以考核推动落实。制定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双拥工作的实施意见》,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纳入全县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并实行“一把手”双拥工作年度述职制度。二是以组织保障落实。坚持统一标准、统一规格,构建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双拥工作组织体系,全县各级双拥办、双拥服务站做到有机构、有场所、有活动、有成效,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基层配合、军地互动、社会参与”的良好格局。三是以奖惩倒逼落实。出台了双拥工作奖惩实施办法,对工作落实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影响工作开展的予以责任追究,有效调动了全县上下参与双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聚焦浓氛围,构建常态化宣传机制。拓展形式内容,丰富载体抓手,常态化、全方位、多渠道加强宣传教育,持续营造浓厚的双拥工作氛围。一是媒体宣传“热度不减”。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主导作用和新兴媒体的重要作用,利用“两微一报一台、一网一端一抖”全媒体宣传矩阵,通过开设专题专栏、投放公益广告、制作专题节目等方式,持续宣传双拥工作动态、典型人物事迹等,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二是阵地宣传“润物无声”。建成集红色传承、国防和双拥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的风景独好园,投资60万余元在中心城区打造了双拥主题公园、双拥文化长廊,真正让双拥光荣传统、精神内涵深入人心。三是活动宣传“精彩纷呈”。编排了《盘山魂》《报晓鸡》《共产主义礼拜六》等大型双拥题材歌舞剧,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共鸣;持续通过文艺晚会、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戏进军(警)营、文艺作品征集展览等群众、官兵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双拥氛围。
聚焦促尊崇,构建立体化褒扬机制。建立“看得见摸得着”的全周期崇军拥军褒扬机制,让尊崇军人、尊重退役军人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一是注重入伍前褒扬。每年新兵入伍前,县乡村三级均举行隆重热烈的欢送仪式,并及时为新入伍现役军人家庭悬挂光荣牌,提升军人军属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引导更多有志青年参军入伍。二是注重服役中褒扬。对立功受奖现役军人,采取敲锣打鼓送喜、送慰问金贺喜、媒体公开报喜、录入县志记喜等形式,树立“一人立功、全家光荣”的鲜明导向,激励广大官兵积极投身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三是注重退役后褒扬。在退役返乡季集中举行隆重欢迎仪式,让退役士兵感受到无上荣光;定期开展“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拥军人物”等先进典型选树和宣传,激发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拼搏精神。近四年来,全县已累计选树各类“最美”系列先进典型25人,在广大退役军人中营造出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聚焦显关爱,构建精准化优待机制。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急难愁盼”问题,全面精准落实就业、安置、教育、医疗等方面优抚政策,着力提升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的幸福感、获得感。一是高质量就业安置。近四年来,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全部安置在县直(驻县)单位,安置率达100%,实现了部队、接收单位、安置对象“三满意”;为200余名退役军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或岗前适应性培训,帮助527名退役军人实现了就业,为102名退役军人发放创业贷款1224万元,为45名退役军人发放“拥军贷”460万元。二是全方位落实待遇。近四年来,全县累计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退役士兵待安置期间生活费等各类优抚资金近亿元;大力推广优抚对象医疗补助“一站式”报销结算,发放医疗补助资金315.2万元,免费为906位重点优抚对象参加医疗保险;为10名随军家属解决就业问题,为18名现役军人解决子女入学问题,不让部队官兵为“后院”分心、为“后代”忧心。三是大力度纾困帮扶。县财政每年安排设立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基金50万元,用于帮扶援助生活困难的退役军人,同时充分发挥企业、慈善机构、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作用提供多主体、多渠道帮扶援助,近四年来累计为85名困难退役军人援助帮扶资金98万元,形成全社会关心关爱退役军人的良好局面。
聚焦激活力,构建社会化拥军机制。积极创新思路,多渠道、多途径动员激励社会力量参与爱国拥军,着力提升拥军的广度和深度。一是搭建社会化拥军平台。成立了爱国拥军促进会和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坚持“自愿参与、志愿服务、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合法规范、互惠共赢”原则,发展拥军示范企业45家、拥军联盟商家380家。二是创新社会化拥军路径。以“两会一队”(爱国拥军促进会、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和新长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融合共建为抓手,构建拥军联盟、资金筹措、困难帮扶等六项机制,打造党建引领、社会共建、公益联动“三位一体”社会化尊崇服务综合体,特别是建立拥军激励机制,与县内金融机构合作开发“拥军联盟贷”,为拥军联盟商家提供最优惠、最便捷的金融服务,形成了千行百业共拥军的喜人态势。三是打造社会化拥军载体。在中心城区最繁华的区域打造双拥商城,发展拥军联盟商家310家,涵盖商超、酒店、餐饮、家电、服装、影院、医药、电商等众多行业,并建立互动式监管服务机制,为广大军人军属、退役军人、优抚对象提供高质量的优惠优待服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聚焦增情谊,构建双向化共建机制。建立军地互动协作机制,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军地共建活动,巩固和发展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一是架起军地“连心桥”。落细落实县委议军会议、军地座谈会议、军地联席会议制度,搭建军地常态化联系沟通议事平台,让军地共建“无缝对接”。二是当好部队“保障部”。建立驻县部队经费保障机制,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人武部职工绩效纳入县财政保障,将专武干部津贴由原来的每个月100元提高到每月200元,提拔重用专武干部12名。三是办实双向“暖心事”。建立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落实相关事项42项;发扬光荣传统,军地常态化互动开展新时代“共产主义礼拜六”志愿服务活动,增进了军民鱼水情深;积极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进军(警)营活动,累计为驻县部队赠送各类书籍1600余册,送戏、送电影进军(警)营10余场次。各驻县部队和广大民兵在完成训练任务的基础上,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打头阵、冲在前,近四年来累计出动3100人次参与疫情防控、抢险救灾、森林灭火、维稳处突等行动,充分展现出人民军队的良好形象;同时,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主动结对帮扶边远脱贫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80余万元,帮助结对村发展产业、完善设施等,受到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
附件: